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徐霞客远游探险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徐霞客远游探险

徐霞客远游探险

徐霞客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地理学家。他的家乡江苏省江阴县位于当时商品经济最发达、资本主义萌芽的长江三角地区,这里经济发展的新貌给人们以很大影响,这里的人们思想比较活跃。

徐霞客的祖先当过大官,到他父亲这一代家境已中落,但他仍有一定田产。徐霞客从小读过很多书,最使他感兴趣的是那些记载山川、名胜和旅行的书籍,他很早就决心摒弃科举入仕的道路,立志游五大名山。

他的母亲思想比较开放,她鼓励儿子应该外出增长见识,还特地为他缝制了一顶远游冠,更喜欢听他旅游回来讲述所见的新奇事物和各地的风土人情,这对徐霞客献身于地理考察,也起了促进作用。

徐霞客一生博览了大量的古今地理学典籍,当他看到黄河的水域不及长江的三分之一时,就产生了为什么长江的源头短而黄河的源头长的疑问。他不满意前人写地理书多沿袭旧说、臆测附会的做法,决心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来认识祖国山河的真实面貌。

徐霞客的身体很好,了解他的人都称他“身健似牛,轻捷如猿”。正因如此,每逢登山,即使没有通向山顶的路径,他也能毫不费力地攀缘上去;每逢渡河,即使不由津口,他也能从容不迫地泳渡到彼岸;每逢探迹洞穴,即使坎坷曲折,他也能像轻猿系挂高枝、长蛇贴附岩壁那样深入洞内,查清各个洞的出口。他日行百里以后,还能在夜间把当天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徐霞客对远游探险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他从21岁开始游太湖,到54岁从云南抱病回家时为止,几乎年年出去游历考察,足迹遍及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各省,也常常往来海上。早年的旅行,偏重登名山,游奇胜,搜奇览胜。51岁以后,注意力转到探索自然奥秘、揭示自然规律上来。

在远游四方的三十多年中,他不避艰险,步行数万里,到过16个省、3个市。所到之处,对地貌、地形、物质、水文、气候、植被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他登山一定要登最高峰,下海一定要到海底,钻洞一定要钻到最深处,找水一定要找到源头。

如对长江源头的考察,纠正了“岷江导江”的说法。他北历三秦,南及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江,终于弄清了长江的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他曾考察过101个岩洞。如对七星岩的考察,做出了详细的记录,其记录和今人对七星岩实测的结果完全一致。

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次艰辛。在最初远游的日子里,他曾失足落水而差点丧了性命。登峭壁悬崖,苔滑、多险,多次陷于绝境。

有一次,他和一个和尚,一个仆人结伴去云南,途中遇见了强盗,和尚被强盗用刀砍伤,很快就死去了,那个仆人吓跑了。但他没有动摇,意外地躲开那场祸乱之后,仍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徐霞客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次旅行是50岁时从家乡出发远游西南。

这时他的孙子已经3岁了,家中又有遗产,游历生活也过了大半生,学识文章也已得到了时人的赏识,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就想在家里在儿孙绕膝的欢娱气氛中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了,可他认为正是由于年事已长,才要争取时间实现早已纳入远游计划的“万里遐征”,于是,他又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远游的征途。

旅途中,艰辛无数。一次他游潇水发源处的三分石,岭地峻峭,没有落脚的地方,他便两手攀缘丛竹,悬空前进,这样攀行很长一段路,直到天黑时才到达一个较平坦的地段。

由于无水,晚饭也做不成,只有烧柴围火休息。后来风雨交加,连火也熄灭了,通宵就这样在旷野的风雨和黑暗中度过。到了贵州、云南的多雨地区,他常淋着雨跋涉在高山深谷之中,夜晚借宿,有时就睡在牲畜的旁边。

还有一次游湖南茶陵的麻叶洞,人们都说洞中有神龙奇鬼,不画符保佑,不施法术避邪,难以进入,徐霞客不相信这一套,他和一位仆人,手执火把,来到了洞口前,由于洞口狭小,徐霞客就先使自己双脚先进入洞内,然后探至洞的幽深处。

在云南腾冲时,为了采集悬崖上的一种藤本植物,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回到寓所,然后和挑夫一道,拿起斧子和绳索造了一架临时梯子后前往,终于得到了这种未曾见过的植物。

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不辞劳苦,不顾生命安危地旅行、考察、采标本、写日记呢?这力量来自于他内心对名山大川真实面貌了解的渴望。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不停地研究放在病榻前的矿石标本。

徐霞客的一生大都是在远游中度过的,直到56岁,他积劳成疾,双脚不能走路,才被用轿从云南送回家乡。徐霞客游历一生,但没有游戏人生,他终于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写成了一部广包自然界和社会诸方面的游记,即传诸后世的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是他在人类科学史上的贡献,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人们称这本游记是“世界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说:“他的游记并不像十七世纪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二十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徐霞客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一部游记,他为探索大自然奥秘而舍安逸、忘生死、求索攻坚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猜你喜欢
  •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赏析和鉴赏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

  • 欧阳修《晏元献公挽辞三首》全诗鉴赏

    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一时闻望朝廷重,余事文章海外传。旧馆池台闲水石,悲笳风日惨山川。解官制服门生礼,惭负君恩隔九泉。

  • 《探芳信·为春瘦赏析》

    “为春瘦”三句,点明为“春情”而瘦矣。此言词人因春至而牵动相思情,并且被这“春情”缠绵得瘦弱不堪甚至比初春时,光零零的瘦削的梅花枝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词人说:不知道我的这份相思情,伊人(即“花”)知道不知道?“任枕函”两句,写孤寂状。言词

  •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出处】唐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一 【翻译】梦中也为远别而泣不成声,等不得墨磨浓,就急着把书信写成了。 【意思1】因为远别而积思成梦,但梦中悲啼毕竟难以传 呼

  • 古文辞类纂《韩退之乌氏庙碑》全文

    韩退之乌氏庙碑 元和五年,天子曰:“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

  • 古籍名著《西儒耳目资》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为西洋人学汉语、汉字的罗马字注音汉字字汇。三编。明末法国传教士金尼阁编著。成书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次年在杭州出版。 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也译作金尼各,字四表。生于明万历

  • 国学名句“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出处和解释

    【名句】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语出《易·系辞下》。君子要不断积蓄才智,等待有利时机而行动。器:指才能、才智。时:时机。

  • 欧阳修《送左殿丞入蜀》全诗鉴赏

    传闻蜀道难,行客若登天。紫竹深无路,黄花忽见川。闻禽嗟异域,问俗访耆年。欲识京都远,惟应望日边。

  •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赏析》

    该词上片以回顾历史起句,拢“今古英雄”于笔端,词人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写出了滔滔不尽、起伏跌宕的痛惜与感伤。“远目送归鸿”的意象,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动的是归鸿的悠悠远去,静的是词人凝重的望眼;飞去的是天空的鸿雁,搅起的是满腔的幽

  • 关于童嬉戏的诗句,有什么描写童年玩耍或者玩具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童嬉戏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儿童嬉戏的诗句,2句描写儿童嬉戏的诗句,描写儿童在春光中嬉戏的诗句。小儿垂钓(胡令能) 篷头稚子学垂伦, 侧卧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