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乌衣巷》古诗词鉴赏
作者: 于佩君庄朝用魏惠明董丽敏王绍艳
【原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2),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3),飞入寻常百姓家。
【原诗作者】:刘禹锡
【导读入境】:
朱雀桥边,野草丛生,荆榛满地。在这一片草丛之中,各色花朵点缀其间。本来鼎盛时代乌衣巷应该是衣冠往来,车马喧阗,人声鼎沸;而今已如过眼烟云,荡然无存。只有一抹残阳默默洒在街道的一角,如此荒凉惨淡。过去曾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檐檩之下的旧燕,如今不时地飞来掠去,钻入的竟是寻常百姓的家。现在的乌衣巷已经物是人非,成了普通百姓的居住之地啦。
【赏析】:
统观全诗,景物平常,字句浅近,所写景物不过桥边、路口、居处、野草、夕阳、飞燕。所用语言全是接近口语,看去一目了然,读来琅琅上口。但诗蕴藉含蓄,余味无穷。作者借景传情,用野草、夕阳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不言兴亡,而盛衰无常的感慨已在其中。其次诗人采用暗中映衬、比较的写法。进入诗中的朱雀桥边,乌衣巷口都有繁华的过去,作者虽未直言这些地方曾一度车马逐队,熙来攘往,热闹非凡,没有字面上的映衬比较,而映衬比较暗含其中,发人深省,耐人寻味。飞燕形象的设计独具匠心,想象丰富。“飞入”二字十分传神,读者的视线随着燕子的“飞入”,仿佛也一起目睹了乌衣巷内的沧桑巨变。昔日那些豪门权贵的炙手可热、飞黄腾达,无非是历史上转瞬即逝的过眼云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销声匿迹。真是“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唯有鹧鸪飞”,“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思考题】:
1.诗人为什么抓住燕子暗示今昔变化,试分析。
2.诗中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
题解 本文选自《文
-
在难以消释的痛苦中,词人心中的爱妻渐渐化作了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词人在《沁园春》(瞬息浮生)词序中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
-
【名句】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语出《庄子·大宗师》。人的死和生,是不可避免的,它就像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一样,是自然的规律。
-
【注释】:此为送别词。词之上片由此番遽别,忆及上次分别后六年阔别的情景,自然地将眼前的伤离意绪反跌出来。下片运用想象手法,拟写友人在边地的生活情状,委婉曲折地表达了鼓励他在边塞建功立业的情意。全词表情达意十分熨贴动人,表现手法别具一格,堪称
-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虽然很短,却颇多歧义。下面试逐句说之。 首句“白道萦回入暮霞”是写远处的景色,自然是望中所见。一条白色的道路蜿蜒曲
-
司徒霸与光素旧,欲屈光到霸所语言,遣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光不起,于床上箕踞抱膝,发书读讫,问子道曰:“君房素痴,今为三公,宁小差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痴也。”光曰:“遣卿来何言?”子道传霸言。光
-
【4891】北上(徐则臣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30万字,2018年12月第1版,59 8元)△3部:一、1 1901年,北上(一);2 2012年,鸬鹚与罗盘
-
八十四未尝含怒八十四未尝含怒 范忠宣公安置永州,课儿孙诵书,躬亲订教督,常至夜分。在永州三年,怡然自得,或加以横逆,人莫能堪
-
帘外风筛,凉月满闲阶。烛灭银台,宝鼎篆烟埋。醉魂儿难挣挫,精彩儿强打挨。那里每来,你取闲论诗才。咍,定当的人来赛。
-
裴生久在风尘里,气劲言高少知己。注书曾学郑司农,历国多于孔夫子。往年访我到连州,无穷绝境终日游。登山雨中试蜡屐,入洞夏里披貂裘。白帝城边又相遇,敛翼三年不飞去。忽然结束如秋蓬,自称对策明光宫。人言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