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之《后汉纪》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张翼之
后汉纪是我国古代继前汉纪之后,又一部断代编年史名著。它记载了自公元23年(更始元年)至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东汉终结为止,共一百九十八年的历史。它仿照前汉纪的体例,把这时期的重大事件编写在十一帝纪中,分为:光武帝纪八卷、明帝纪二卷、章帝纪二卷、和帝纪二卷、殇帝纪一卷、安帝纪二卷、顺帝纪(冲帝附)二卷、质帝纪一卷、桓帝纪二卷、灵帝纪三卷、献帝纪五卷,共三十卷。
作者袁宏(公元328-376年)字彦伯,东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有捷才,工诗能赋,东晋文学家和史学家。始为豫州刺史谢尚所赏识,引参军事,继为大司马桓温的记室,后经谢安推荐做了东阳(今安徽天长县)太守,可惜只活到四十九岁,就死在任上了。著有竹林名士传三卷及东征赋、北征赋和三国名臣颂等篇。
后汉纪是袁宏的主要史学著作,用了八年时间写成的。后汉纪和前汉纪在形式上很相似,比较起来,它有着独具一格的特点:
第一,荀悦撰写前汉纪是奉汉献帝之命进行的,目的是为汉献帝提供一部简明的历史教科书。后汉纪的撰写却是为了流传后世。当时流传的东汉史书很多,袁宏读过之后,觉得它们“烦秽杂乱”,很不满意,甚至睡不着觉。于是,立志要撰写出一部简明扼要的东汉编年史留给后代。
第二,前汉纪的撰写主要是以班固的汉书为底本,加以压缩,重新组织而成。后汉纪取材较为广泛,不限于一家。当时流传的东汉史书有刘珍等人的东观汉记,谢承的后仅书,薛莹的后汉纪,司马彪的续汉书,刘义庆的后汉书,华峤的后汉书,谢忱的后汉书,张莹的后汉南纪,袁山松的后汉书以及张璠的后汉纪等。袁宏善于博取各家之长,经过八年努力,才将后汉纪撰写成功。所以,用的功力远比前汉纪为大。
第三,后汉纪和范晔的后汉书内容基本相符,但也有同一事记载完全相反,看法也各异的地方。例如,顺帝永和六年正月,东汉征西将军马贤是否战死射姑山一事,后汉纪·顺帝纪说:“征西将军马贤讨羌到射姑山迴”。后汉书顺冲质帝纪和西羌传却都说马贤是军败战死射姑山的,西羌传还说,和马贤一同战死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又如对于班超的评价,也和后仅书,有所不同。东汉史书,大多数都散佚了,流传到现在的,就只有袁、范两书,它们是研究东汉历史的宝贵资料,正因为它们在内容上有大相径庭的地方,更可以起到互相参证的作用。
最后,袁宏的写作态度是很严肃的,他在后汉纪序言中列举了他在撰写过程中参考过的史书和资料,象他这样尊重别人,不隐没他人贡献的作法,是很值得称道的。此外,袁宏又是很谦虚的。他对左丘明、司马迁、班固和荀悦都一一称赞,而自称是“宋吏区区注疏而已”,他还说:“今之史书或非古之人心,恐千载之外所诬者多,所以怅快踌躇操笔悢然者也”,态度又是十分的谨慎了。
两汉纪因性质、体例相近,内容分量也相当。后世多将二书合刻,清代康熙年间,蒋国祥、蒋国祚即将前汉纪和后汉纪合刻,并附有两汉纪字句异同考一卷;今通行的版本以四部丛刊影印的明嘉靖年间刊本为好。
-
【名句】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 月亮未出时,群山全墨黑; 升到天空时,万国皆明。表现了宋太祖的宏伟气魄。 宋太祖诗佚句。( 《历代诗话》 上册302页) 宋陈师道 《后山诗话》: “王师围金
-
【名句】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语出晋代陶潜《杂诗十二首》之二。时光如梭而去,即使有志向也不能实现了。抒发光阴已逝、壮志未酬的感慨,说明人应及时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光阴荏苒,后悔莫及。
-
西方文学·劳伦斯 英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和
-
【原题】:五更一点月照窗几以为晓也披衣视之雪厚至尺许喜甚赋诗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名言: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注释: 任: 责任, 担子。空乏: 资财缺乏。拂: 违背。乱: 扰乱。动心: 惊动(
-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荫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姿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以 “怜”起,以“怜”贯通全篇。“怜”,兼含同
-
9月16日 毛泽东起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 : 针对国民党军武器装备已有很大加强的情况,为贯彻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的方针,中共中央军委总结各战略区的初期作战经验,于9月16日发出由毛
-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出处】唐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翻译】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 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全诗】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
-
【题解】 这首诗约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秋,以十分凄苦的笔调,逐层刻画了茅屋为秋风所破给诗人所造成的窘状和痛苦。结尾数句,以九言变换七言,句句蝉联而下,传达出一种奔放的气势和火热的激情,表达了诗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粮食作物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粮食作物春种秋收的古诗,关于"稻子"的古诗,求描写粮食作物的文言文,谢谢。《稻花》诗人 董嗣杲四海张颐望岁丰,此花不与万花同。香分天地生成里,气应阴阳子午中。顷顷紫芒摇七月,穰穰玉糁杵西风。雨阳时若关开落,歌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