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经典《两首四行诗》作品赏析|导读
两首四行诗
从前有一座城,城里的居民非常喜欢诗歌。如果一连几个星期没有好的新诗出现,他们就会把诗歌的匮乏当成是全城的厄运。
他们通常在这些时候穿上最坏的衣服,头发上撒些灰,成群结队地聚集到各个广场上,哭诉抱怨,责备诗神无情地抛弃了他们。
在这么一个不祥的日子里,年轻的诗人尤尼乌斯走进了某广场。广场上挤满了忧伤的百姓。
他疾步登上一个专门朗诵诗歌的平台,向群众示意要朗诵一首诗。
卫士们立刻挥动他们的权标:“安静安静,注意了!”他们大声叫道。群众立刻安静下来,满怀期望地看着台上。
“朋友们!同胞们!”尤尼乌斯大声说道,他的声音略带颤抖。
朋友们!同胞们!诗歌爱好者们!
你们!美丽与优雅的诗歌追随者!
不要让一时的忧伤黯淡了你们的灵魂,
心中的渴望在接近,光明终将驱走黑暗!
尤尼乌斯停住了,回应他的,却是从广场四周响起的嘈杂的嘘声和放肆的笑声。
每一张脸上都写着愤怒,每一双眼睛都燃烧着怒火,每一只手臂都高高挥舞,每一个人都想狠狠给他一拳头。
“他是想拿那个来欺骗我们的!”愤怒的喊声四处响起,“滚下去,低能的蹩脚诗人!滚开!笨蛋!去吃烂苹果臭鸡蛋吧,肮脏的小丑!给我们拿石头来,砸他!”
尤尼乌斯连滚带爬地从平台上逃下来。然而,还没等他跨进家门,广场就传来一阵阵狂热的喝彩,热情的欢呼和高声的赞美。
尤尼乌斯满怀好奇地回到广场,尽量不引起别人的注意(惹恼一群狂热的野兽是非常危险的)。
那么,他看见了什么呢?
那人群之上的,被人们高高架在肩膀上的——脚踏一块平坦的金色盾牌,身穿一件紫色袍子,飘逸的秀发上戴一顶桂冠——那不就是他的竞争对手,年轻的诗人尤利乌斯吗!
人群高声嚷嚷着:“光荣!光荣!光荣!不朽的尤利乌斯!他在巨大的悲伤中抚慰我们的灵魂!他赠予我们的诗歌比蜜还要甜美,比钹的音调还有节律,比盛开的玫瑰还要芬芳,比蔚蓝的天空还要纯洁!我们高举他庆祝胜利,用柔软的香气呵护他聪明的大脑,扇动棕榈叶清凉他的眉宇,把阿拉伯草药的芬芳播撒在他的足下!光荣啊!”
尤尼乌斯走到一个疯狂喝彩的狂热分子跟前:“我的同胞,请教导我!尤利乌斯写出了怎样的诗篇让你们如此兴奋!我呀,真是可惜,在他念诗的时候我没能在场。念出他的诗歌吧,如果你还记得,恳求你!”
“像那样的诗,我是不可能忘记的!”那个人兴奋地说,“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听着——享受它吧,跟我们一起享受它!”
“诗歌爱好者们。”那位犹如神一般存在的尤利乌斯的诗是这样开头的。
诗歌爱好者们!同胞们!朋友们!
美丽,优雅,韵律,你们追随!
你们的灵魂,忧伤不能黯淡!
渴望的时刻在接近!白天终将驱散夜晚!
“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怎么样?”
“天呐!”尤尼乌斯惊叫起来,“这不就是我的诗嘛!在我朗诵的时候尤利乌斯肯定在人群中,听见了我的诗,然后复述了出来,只是稍微改了改表达方式,而且也没有改得比原来更好。”
“啊,现在我认出你来了,你是尤尼乌斯!”那个被他拦下的狂热分子面带愤怒地反驳道,“你这个只会嫉妒别人的傻瓜。注意听好了,倒霉鬼,尤利乌斯的句子是多么卓尔不凡,‘白天终将驱散夜晚!’而你,你的句子简直是一堆垃圾,‘光明终将驱走黑暗!’什么光明?什么黑暗?”
“难道这两句话不是一样的吗?”尤尼乌斯辩解说。
“闭嘴!”那人打断了他,“你再说一个字我就要叫人了,他们会把你撕成碎片的!”
尤尼乌斯知趣地不做声了。一个满头灰发的老人听见他们的对话后,向这个不幸的诗人走来,用手拍着他的肩膀说:“尤尼乌斯,你有你的思想,但没有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表达出来;而他,自己没有思想,却是在一个正确的时候把别人的想法说了出来。这让他成为了对的那个人,而你只能以你的好心肠来安慰自己了。”
可怜的尤尼乌斯被挤到一边,只凭这副“好心肠”发挥出它最大的威力,自我安慰(老实说,并不是特别有效)。而在远处,在欢呼声、掌声和喜悦叫喊声中,在凌驾万物的金色阳光里,尤利乌斯身着华丽的紫袍,头戴桂冠,四周缭绕着浓郁的芳香烟雾。他雄伟的英姿,缓缓移动的骄傲挺拔的步子,就像俄国沙皇胜利凯旋,回到皇宫一样。棕榈的长枝在他面前一起一落,轻微地颤动以示对尤利乌斯的绝对服从,借此来表达每一个欣喜若狂的城民心中无尽的崇敬!
一八七八年四月
【导读】
把话说在最该说的时候
“两首四行诗”其实就是一首四行诗,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又同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借助两个诗人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说话要看恰当的时机的观点。其实,作者在这里还使用了象征的手法,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唤醒民众首先要贴近群众,要用民众能接受的方式去号召他们、引导他们。实际上作者是在以委婉的方式批评那些脱离群众的革命者,他们有热情、有愿望,希望民众能觉醒起来,能奋斗起来。但是,他们没有让群众理解他们,甚至被群众称作傻瓜、倒霉鬼,他们在群众的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没有任何分量。
本文和屠格涅夫一贯的清新、平易、简洁的语言风格不太一样,语言浓烈、慷慨,充满了激情,这样的语言特色能够突出表现人们的情绪,使群众的激情得以张扬。同时,文章还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气势强烈。“每一张脸上都写着愤怒,每一双眼睛都燃烧着怒火,每一只手臂都高高挥舞,每一个人都想狠狠给他一拳头。”这种排比的手法,极具夸张色彩,写尽了群众对于尤尼乌斯的不理解,甚至把不理解变成了一种仇视,尤尼乌斯俨然成了他们的敌人。
-
[唐]李端东城攀柳叶,柳叶低着草。少壮莫轻年,轻年有衰老。李端的《折杨柳》中“少壮莫
-
夏篁解箨阴加樛,卧斋公退无喧嚣。清和况复值佳月,翠树好鸟鸣咬咬。芳◇有酒美可酌,胡为欲饮先长谣。人生暂别客秦楚,尚欲泣泪相攀邀。况兹一诀乃永已,独使幽梦恨蓬蒿。忆予驱马别家去,去时柳陌东风高。楚乡留滞
-
近年来,考古发掘发现了不少古梵文“法身偈”,亦称“法陀罗尼”。所谓“法陀罗尼”即对所闻佛法坚持不忘。它常被作为密宗咒语铭刻或书写在佛教文物上遗存下来。密咒在佛教密宗被解释为佛菩萨的心音,佛佛相传不通它
-
反应第二题解《太平御览》卷四百六十二“游说下”引用本篇时,称本篇为《反覆》。“反应”是一种回环反复的思考方式。反,谓反观对方;覆,
-
《鲍参军集》 南朝宋鲍照撰。鲍照(414? ~6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县北)人。出身寒微,做过国侍郎、秣陵令、中书舍人等官。还曾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因此有鲍参军之称。刘子顼起兵作乱,鲍
-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 (e婀)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坚守真理的人, 只会感到暂时的寂寞; 附合权势的人, 将会感到终生的凄凉。通达道理的人看到的是超越世俗的永恒的事物,想到的是死后美好的声名, 宁愿忍受这暂时的寂寞, 也不愿换取那终生的凄凉。
-
冲繁地、顽钝人、纷杂事、迟滞期、拂逆时,此中最好养火。若决裂愤激,悔不可言。耐得过时,有无限受用。
【名句】冲繁地、顽钝人、纷杂事、迟滞期、拂逆时,此中最好养火。若决裂愤激,悔不可言。耐得过时,有无限受用。 【译文】处于冲要繁华的地方,遇到愚蠢迟钝的人物,处理纷乱繁杂的事情,碰到迟缓延滞的期限,遭遇
-
【原题】: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四首)
-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
-
(宋)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位至宰相,是一位生活优裕的大官僚。政事之外,主要生活内容不外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