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象枢·六字箴有引》原文注释与译文
魏象枢·六字箴有引原文注释与译文
枢有六字箴①,曰:循理、守法、安命②,用以自警。兼为分校所拔诸士训,今行之阅数年矣③。因思六字固海内习闻者④,敢不与同人共之乎?爰列三箴如左⑤。循理天之生人,具有此理。违之则非,顺之则是。以此合天,以此求己。易存者心,难任者意。守法曰宽曰严,秉自昭代⑥。理虽无违,法或有悖⑦。守之守之,勿诎勿贷⑧。勿谓谁知,勿谓何碍。安命理既明矣,法既平矣,毁矣成矣,辱矣荣矣,素其位而行矣⑨,进可以仕,而退可以耕矣。【注释】①枢:作者自称。②循理:遵循事理。③阅:经历。④习闻:常听说。⑤爰:于是。⑥秉:操持。昭代:清明的时代。旧时多用以称颂本朝。⑦悖(bei):违反。⑧诎(qu):冤枉。贷:宽免。⑨素位:谓现在所处之地位。语出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颖达疏:“素,曏也。曏其所居之位而行其所行之事,不愿行在位外之事。”【译文】我有六字箴,说:循理、守法、安命,用以自我警惕,兼为分校所选拔的学生的训词,今天已实行几年了。因想这六个字本来就是国内常听说的,怎敢不与同人共同使用?于是列三箴如左:循理天生人,都有这个理。违背它就错,遵循它就对。用这个来合乎上天的要求,用这个来要求自己。容易存在的是心,难以任意的是意。守法无论宽和严,都来自本朝的法律。虽然没有违背道理,却有时是违法的。守法守法,不要冤枉,也不要宽免。不要说谁知道,不要说没关系。安命道理既然明白,法律既然公平,破坏它或成全它,就有屈辱有光荣。按照自己所处的职位而行事,进可以当官,退可以耕田了。
-
江有汜 作者: 张红梅 【本书体例】
-
(鲁肃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2〕 小官鲁子敬是也。 我使黄文持书去请关公,欣喜许今日赴会,荆襄地合归还俺江东〔3〕。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令人江上相候〔4〕,见船到便来报我知道。 (
-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出处】唐王维《青溪》。 【翻译】进入黄花川游览,每每都去追逐那条青溪。 【全诗】 《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
-
归鞍白云外,缭绕出前山。今日又明日,自知心不闲。亲劳簪组送,欲趁莺花还。一步一回首,迟迟向近关。
-
以古诗词背诵为主题的手抄报(以《古诗词文诵》为主题的手抄报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以古诗词背诵为主题的手抄报,内容包括以《古诗词文诵》为主题的手抄报急急急急急图文急急急急,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手抄报题目,以“古诗词”为主题的手抄报的题目。编辑本段古诗的意义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
-
晋·皇甫谧汉滨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竟陵2,过云梦3,临沔水4,百姓莫不
-
自永嘉之乱,庠序无闻,及坚之僭,颇留心儒学,王猛整齐风俗,政理称举,学校渐兴,关陇清晏,
《自永嘉之乱,庠序无闻,及坚之僭,颇留心儒学,王猛整齐风俗,政理称举,学校渐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戴敏《屏上晚眺》 不能骑马趁朝班,自跨黄牛扣竹关。 无德可称徒富贵,有钱难买是清闲。 人行踯躅红边路,日落秭归啼处山。 ② 遥望蓬莱在何许,扶桑东畔白云间。 ③ 【注释】 ①屏:当门的小墙。眺(tia
-
[宋]王安石言失于须臾,百世不可除。行失几席间,恶名满八区。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孔子的古诗词的意思,内容包括赞美孔子的诗句,孔子写的诗句,辩‘文’古诗词即意思。赞美孔子的诗句如下: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该诗句出自曹操的《短歌行》,意思是孔子所说的都被成为齐桓公、管仲等辈,百姓受到恩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