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仇之忍第三十七》译文与赏析
仇之忍第三十七
仇之忍第三十七
血气之初,寇仇之根。报冤复仇,自古有闻,不在其身,则在子孙。人生世间,慎勿构冤。小吏辱秀,中书憾潘。谁谓李陆,忠州结欢?
霸陵尉死于禁夜,庾都督夺于鹅炙。一时之忿,异日之祸。
张敞之杀絮舜徒,以五日京兆之忿;安国之释田甲,不念死灰可溺之恨。
莫惨乎深文以致辟,莫难乎以德而报怨。君子长者,宽大乐易,恩仇两忘,人己一致。无林甫夜徒之疑,有廉蔺交欢之喜。噫,可不忍欤!
【译文】
血气方刚的时候,容易与人结怨,因此要防止结下仇恨的根苗。自古以来就有大量的报仇雪恨的例子,即使冤仇没有发生在本人身上,那么在其子孙身上也会得到报应。所以人生在世,要谨慎行事,不要轻易与人结下冤仇。晋朝孙秀在当小吏的时候多次受到潘岳的侮辱打骂,后孙秀以潘岳追随南天司马允作乱为由状告潘岳,潘岳及其族人因此获罪;三国时吴国太常潘濬担心中书郎吕壹利用职权、罗织罪名陷害忠良的做法会给国家带来祸患,就在孙权面前陈说吕壹的罪行,吕壹终被孙权所杀。唐代李吉甫受陆贽所害,多次被贬,却在被贬忠州后化干戈为玉帛,和陆贽结为莫逆之交。
霸陵亭尉被杀,是因为西汉李广被贬为百姓后,有一次晚上回家走到霸陵亭,他阻止李广通行的缘故;晋代人庾悦被夺去兵权,是因为先前他曾在刘毅向他讨要鹅肉的时候欺负刘毅。霸陵亭尉和庾悦都是由于一时之愤与人结下冤仇,结果遭到了报复,酿成灾祸。
西汉张敞杀了絮舜,是由于絮舜挖苦他只当了五天的京兆尹,办案能力值得怀疑;西汉韩安国原谅了那个在狱中曾以“溺死灰”之言欺负辱骂他的田甲,显示了其宽阔的胸怀。
天下最惨的事莫过于无端罗织罪名而置人于死地,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以德报怨不计前嫌。君子和品德高尚的长者,胸怀博大,为人宽厚,不计个人恩仇,待人如待己,人们亲近这样的人。唐代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结下许多仇怨,所以他每天都戒备森严,改换住处,担心刺客杀他;而战国时的廉颇和蔺相如摒弃前嫌,终成刎颈之交。冤仇宜解不宜结,不与人结怨,生活便快乐而轻松。一旦与人结怨,也应该采取以德报怨的行为来化解仇怨。面对挑衅,怎能不忍一忍仇恨之心呢?
【评析】
有句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个人的仇恨,常常能使一个人无法摆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非要报仇解恨才能了事。有时候仇恨不妨把个人的恩怨放在一边,也许这样忍受仇恨的方式显得软弱,但实际上它可以让人心胸开阔,去做应该做的事。
典例阐幽郭子仪“以德报怨”
唐朝大将军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和抵御外族入侵中屡立奇功,却遭到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太监鱼朝恩的嫉恨。郭子仪率兵在外征战,鱼朝恩竟暗地里派人挖毁了郭子仪父亲的墓穴,抛骨扬灰。郭子仪领兵还朝,众人无不以为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不料皇帝忐忑不安地提及此事时,郭子仪伏地大哭,说:“臣将兵日久,不能禁阻军士们残人之墓,今日他人挖先人之墓,这是天谴,不是人患。”家仇的烈焰竟被他宽容的泪水熄灭。
郭子仪手握兵权,在朝中日益得到皇帝的信任,鱼朝恩担心早晚会被郭子仪收拾,便想来个先下手为强,在家中摆下“鸿门宴”,然后请郭子仪赴宴。鱼朝恩的险恶用心连郭子仪的下属都看得一清二楚,他们极力劝阻郭子仪。郭子仪淡淡一笑,不以为然,只便装轻从,带上几个家僮从容赴宴。鱼朝恩见了惊讶不已,在得知实情后,阴毒无比的一代奸臣竟被感动得号啕大哭,从此以后再不以郭子仪为敌,反而处处维护他。
-
作者: 梁建民 【本书体例】
-
杀子报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敬文堂刊本《杀子报》扉页书影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敬文堂刊本《杀子报》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一名《清廉访案》、《杀子报全传》。六卷二十回。不题撰人
-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保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晁子拙生
-
【名句】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注释与译文]这是写盛宴初散场面的诗句,大意是:吹奏的笙歌随着散宴的贵人们回到庭院,辉煌的灯火也跟着下了楼台。诗句没有正面描写,而是抓
-
天门绝境游,熙然揖灏气。下顾莽苍间,云雷走平地。天威不远人,孰起欺天意。
-
国学名句“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语出《庄子·养生主》。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看到的牛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三年以后,就未曾看到过完整的牛了。说明勤于实践会使人的技术纯熟精湛。这
-
【原题】:检详出示所赋陈季陵户部巫山图诗仰窥高作叹息弥襟范成大尝考宋玉谈朝云事漫称先王时本无据依及襄梦之命玉为赋但云頩薄怒以自持曾不可乎犯干后世弗察一切溷以媟语曹子建赋宓妃亦感此而作此嘲谁当解者辄用此意次韵和呈以资拊掌
-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一为居所移,苦乐永相忘。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
-
名言: 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注释: 要: 要点, 关键。 句意: 处理事情的要点是: 自己不愿意的东西, 不要施加给别人; 做一件事而无所得, 回过来反省自己。 出处:
-
【原题】:晚泊江口令小舟汲江心水烹叶璵云谷碎冰散步岸浒顾望踌躇飘肴物外趣因成小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