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诫子》原文注释与译文
东方朔·诫子原文注释与译文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①。优哉游哉,与道相从。首阳为拙②,柱下为工③。饱食安步,以仕代农。依隐玩世④,诡时不逢⑤。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⑥,孤贵者失和。遗余者不匮⑦,自尽者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⑧。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注释】
①中:儒家伦理思想。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指人的感情没被激发时不喜不怒,无哀无乐,无所偏倚的心境。西汉董仲舒则认为“中”为己发之情保持在无过无不及的状态。后来的儒者都把“中”解释为情“发而中节”,即情保持在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状态。
②首阳: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南,即雷首山,又名首山,传为伯夷、叔齐饿死处。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长子和次子,初孤竹君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伯夷不受。后闻周文王善养老而入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③柱下:即老子。老子曾为周柱下史,故称。艺文类聚将“柱下”作“柳惠”。今从汉书·东方朔传。柳惠即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大夫,名获,字禽,食邑在柳下,谥惠,故称柳下惠。曾任士师(掌刑狱的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④依隐:若即若离。⑤诡时:违背时宜。
⑥群:人群,朋辈。累生:带累人生。
⑦匮(kui):空乏,穷尽。
⑧一龙一蛇:喻时隐时显,变化莫测。管子·枢言:“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尹知章说:“一则为龙,一则为蛇,喻人行藏。”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至道无为,一龙一蛇,盈缩卷舒。”
【译文】
明智的人处世,最崇尚的是“中”。自由自在的,按道处世。伯夷、叔齐那样做是笨拙的,老子讲究清静无为才是巧妙的。吃饱了饭,安稳地散步,用当官代替务农。对世上采取若即若离的玩世的态度;违背时宜,就不会遇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因此,才能用尽了,就会身危,好名的得到虚名。有朋辈的带累自己的人生,惟我独尊的就会与人不和睦。把多余的赠给人,并不空乏。自己都用尽了,也没有多余的。圣人之道,有时隐,有时显。形体能够看见,而精神却是隐藏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要固定不变。
-
女冠子 【宋】蒋捷 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
-
作者: 张翼之 《十驾斋养新录》二十三卷(包括《养新
-
在那百花吐艳的新春, 山谷中花丛似波涛起伏。 遍地是浓馥的郁金香, 整个祖国宛如一座花圃。 出游的少女发辫上饰着鲜花, 在晨光曙色中轻轻吹拂。 自由的空气使失望者重新振作, 我迎着春光悠悠漫步。 多美
-
徐夤 不并难飞茧里蛾,有花芳处定经过。 天风相送轻飘去,却笑蜘蛛谩织罗。 蝴蝶是最惹人喜爱的昆虫之一,是古代咏物诗偏重的对象。宋人谢无逸曾一气写了蝴蝶诗三百首,颇多名句,因被称为“谢蝴蝶”,诗坛传为佳
-
[宋]陈师道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作品赏析【注释】:子夜吴歌:《子夜歌》系六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眷恋之情,分春、夏、秋、
-
中国向来的老例,做皇帝做牢靠和做倒霉的时候,总要和文人学士扳一下子相好。做牢靠的时候是“偃武修文”,粉饰粉饰; 做倒霉的时候是又以为他们真有“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再问问看,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见于 《
-
这首诗的前半首从黄昏到深夜,再到次日清晨,着重状景,景中寓情。后半首回忆往事,感慨当前,着重摛情,情与景融。 首两句以兴体起笔,物与人对照鲜明。西林寺在庐山香炉峰西南风景绝佳处。东晋高僧慧远居东林寺,其弟慧永居西林寺,恰巧他们也俗姓
-
斋戒坐三旬,笙歌发四邻。月明停酒夜,眼暗看花人。赖学空为观,深知念是尘。犹思闲语笑,未忘旧交亲。久作龙门主,多为兔苑宾。水嬉歌尽日,雪宴烛通晨。事事皆过分,时时自问身。风光抛得也,七十四年春。
-
昨夜霜风入裌衣,晓来病骨更支离。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南台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二谢従宋武帝九日燕戏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