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翻译与解读
天长地久0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02,故能长生03。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04。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05。
今 译
天能长在,地能久存;天地所以能长且久,是因其不自求生,故能长生。因此,圣人先人后己,反而能身为人先;薄己厚人,反而能长存。因其无私自身,故成就自身。
评 议
老子此章,是讲修身养性的人生哲学。以天长地久作比喻,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就是因为其不求自生,施不图报,故能长生。这正是人生处世的辩证哲学。老子的用意,是呼吁世人要学习圣人的榜样,加强公正无私的道德修养,以达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的人生境界。
注释
01天长地久:河上公曰:“说天地长生久寿,以喻教人也。”按老子教导世人养生,也要像天地那样长久。02“天地”两句:河上公曰:“天地所以独且长久者,以其安静,施不求报,不如人居处汲汲求自饶之利,夺人以自与也。”不自生:不求自生。03生:或作“久”。帛书甲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本皆作“生”。“故能”句:河上公曰:“以其不求生,故能长生不终也。”苏辙曰:“天地生物而不自生,立于万物之外,故能长生。”04“是以”两句:河上公曰:“先人而后己,天下敬之,先以为官长。薄己而厚人,百姓爱之如父母,祐之若赤子,故身长存。”吴澄曰:“后,卑贱在下,不求先人。先,谓尊高在上。外,谓清静无为,不求益生。存,谓长久住世。”05以其无私:王弼本作“以其无私”。河上公本作“非以其无私邪”。从王本。私:林希逸曰:“此一‘私’字,是就身上说来,非公私之私也。”吴澄曰:“无私,谓后其身外其身。成其私,谓身先身存。圣人非欲成其私也,而自有身先身存之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笙歌登画船,十日清明前。山秀白云腻,溪光红粉鲜。欲开未开花,半阴半晴天。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
-
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气郁蒸。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峰硉兀火云升。思沾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
齐宣王见颜斶曰 ① : “斶前。” 斶亦曰: “王前。” 宣王不悦。左右曰: “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 ‘斶前’,斶亦曰 ‘王前’,可乎?” 斶对曰: “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② 。与使斶为
-
往谪浔阳去,夜憩辋溪曲。今为钱塘行,重经兹寺宿。尔来几何岁?溪草二八绿。不见旧房僧,苍然新树木。虚空走日月,世界迁陵谷。我生寄期间,孰能逃倚伏?随缘又南去,好住东廊竹。
-
(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二)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三)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衿(jīn):衣领。 嗣音:寄音讯。 挑:挑
-
【原题】:陵祀归得赐暖耳诗和方石韵四首(时和者颇众,类为骑字所苦)
-
正在做梦的时候被奶奶推醒。迷迷糊糊中听奶奶说,还不快起来追你妈去,这深更半夜的,她一个人上山怎么放心?奶奶的声音不是很大,语调
-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这是一首抒情色彩十分浓郁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十余年中这位李录事与自
-
【经文】 礼,不王不禘①。王者褅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②。诸侯及其大祖③。大夫、士有大事④,省于其君⑤,干祫及其高祖⑥。 【今注】 ①②均见前篇《丧服小记》。③大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