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华《四部丛刊》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顾志华
四部丛刊是二十到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刊行的一部大丛书,由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公元1867-1959年)主其事,先后出了三编,收书四百八十余种。
所谓“四部”,指的是四部分类法的“经、史、子、集”。由于全书按四部分类编排,故以此为名。所收之书大多为常用书,“如布帛菽粟,四民不可一日缺者”。四部丛刊的编者除强调实用外,十分重视版本的精良,他们在涵芬楼(商务印书馆专贮珍贵图书的藏书楼)和私人藏书家的藏书中,选择宋元旧刻、明清精刻、抄本、校本和手稿本,影印流传,所以有较高的文献价值。重视版本构成了四部丛刊一个鲜明的特色,对考订整理古籍很有帮助。
编印四部丛刊的工作始于1919年,初编于1922年完成,收入图书三百二十三种(百衲本二十四史原列入,后单行,不包括在内),八千五百四十八卷(其中四种无卷数),装订两千一百册。初编选用了很多善本:如经部的孟子赵岐注,用原藏清内府的宋刊大字本;史部的资治通鉴,用涵芬楼藏宋刊本;子部的列子张湛注,用的是南宋初年杭州刻宋元递修本,黄丕烈的士礼居旧藏;集部的李群玉诗集,用邓邦述的群碧楼所藏宋书棚本,这是很可称道的。1926年商务印书馆重印初编,至1929年完成。这次再版,进一步贯彻了重视善本的原则,抽换了二十一种版本,如孝经前用影宋抄本,现改宋本;说文系传通释前用述古堂影宋抄本,现后十一卷改配宋本;吴越春秋前用明万历本,现改弘治本。另外对一部分有残缺的图书进行了增补,如管子原缺重令篇一页,现补全;李贺歌诗编无外集,现补以宋本,有的还加了校勘记。全书增加到八千五百七十三卷。在提高质量上,他们是作了很大努力的。初编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因片面追求稀见版本而产生问题的,如花间集较好的刻本有明陆元大本,由于陆本较为常见,四部丛刊的编者舍弃陆本而用了明万历玄览斋刊本,这个本子出于陆本而讹误多,又改动卷数,并不可取。
注重版本的特色在续编、三编中尤为明显。续编刊行于1934年,八十一种,五百册。它中间的大清一统志五百六十卷,据进呈钞本影印,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据手稿本影印,皆很可宝贵。三编刊行于1935年,七十三种,五百册,收有太平御览一千卷,根据从日本搞来的宋版胶片影印。初编原说部头太大不印的,由于版本精良,实在难得,还是印了。总之,四部丛刊是一部很有影响的丛书,可以说是我国近现代一部最大的影印古典文献丛书,自有其不可否认的价值,至今仍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我国出版史上,它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查检四部丛刊的工具书,有孙毓修编的四部丛刊书录。全书亦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排,每书除著录书名、卷数、撰人外,并详载版本、收藏图记,可视为一种善本书目。
-
诗人只身北去,对广陵的亲故怀着极为深沉的感情。但这种感情,表现得颇为含蓄。读者从诗中感觉到的,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摄取了眼前景物,淡墨点染,构成一种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一种执着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
-
《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虽然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但
-
中国童话《玉清·少女安琪》鉴赏 玉清少女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上古诗词背诵,内容包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一)、课内古诗背诵【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有长安字写古诗词,内容包括带有长安的诗句,描写长安的古诗词,描写长安的古诗。与长安有关的诗句: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
-
这首诗描绘一幅了夜深人静,但更鼓声声,吹灯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夜之静,雪之明,表现出诗人孑然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制造了更深人转静的环境气氛。
-
古文观止·谷梁传·曾子易箦 曾子寝疾,病①。
-
【名句】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 语出汉代扬雄《法言·学行》。百川流行不息,所以至海;丘陵止而不动,所以不至山。比喻学习勤奋则有进步,停滞不前则无成。
-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祗自得,佳气莫能传。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
太微星斗拱琼宫,圣祖琳宫镇九垓。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鬬开。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