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左传全集《郑子家告赵宣子》原文赏析与注解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左传全集《郑子家告赵宣子》原文赏析与注解

郑子家告赵宣子

(文公十七年)

【题解】

郑国是一个小国,位于相对立的两个大国(晋国和楚国)之间,外交关系甚为复杂,郑国子家的这篇外交辞令,正是利用两个大国之间的嫌隙,逐一罗列事实,批评晋的无礼蛮横,甚至不惜以决裂相警告,终于迫使晋人让步。

【原文】

晋侯蒐于黄父[44],遂复合诸侯于扈[45],平宋也。公不与会,齐难故也。书曰“诸侯”,无功也。

【注释】

[44]黄父:一名黑壤。

[45]诸侯:因言“复合”,知与上年会扈诸侯相同。

【译文】

晋灵公在黄父阅兵,于是借此时机他再次在扈地会合诸侯,目的是为了和宋国讲和。鲁文公没有参加会合,这是因为齐国征战造成困难的缘故。春秋记载说“诸侯”而不记名字,这是讥讽他们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原文】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

【译文】

当时,晋灵公没有接见郑穆公,认为郑国同时又对楚国好。

【原文】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46],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47]。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48]。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49]。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50]。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51]。’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52],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53],唯执事命之。

【注释】

[46]执讯:通询问之官。

[47]行:去朝见。

[48]克减:消灭。

[49]蒇:完成。

[50]则蔑以过之:谓事大国之礼无能再加于此了。

[51]音:“荫”的通假字。一云指声音。

[52]命之罔极:言晋责备没有止境。

[53]悉敝赋:尽征军队与军需品。鯈:在晋、郑边境。

【译文】

郑国的子家派信使到晋国,并且给他一封书信,让他告诉晋国的赵宣子,说:我们的国君即位三年,召了蔡侯和他一起事奉贵国君主。九月,蔡侯来到敝邑前去朝见贵国国君。敝邑由于侯宣多造成的祸难,我国国君因此不能和蔡侯一同前来。十一月,除掉侯宣多,就继蔡侯之后朝见于襄公左右。十二年六月,归生陪同我国国君的太子夷,为陈侯朝晋一事到楚国请命。十四年七月,我国国君又接着为完成陈侯朝晋一事朝见君王。十五年五月,陈侯从我国前往朝见君王。去年正月,烛之武为太子夷朝晋前往贵国。八月,我国国君又前往朝见。以陈、蔡两国距离楚国之近,而不敢对晋有二心,那是由于我国的缘故。虽然我国这样侍奉贵国国君,为什么还是不能免于罪?我国国君在位期间,一次朝见襄公,又两次朝见君王。太子夷与我国国君的几个大臣也络绎不绝地往来于绛都。虽然我们郑国是小国,却没有谁能比我国对贵国更有诚意的了。现在大国说:‘你还没有满足我的意愿。’我国只有灭亡,再也增加不了什么了。古人有句话说:‘怕头又怕尾,身子还剩多少?’又说:‘鹿死的时候,顾不上选择庇护的地方。’小国事奉大国,大国施予恩惠,它就是人;大国不施予恩惠,它就是鹿,狂奔乱跑而奔向险境,紧急中怎能选择道路?贵国的命令没有穷尽,我们也知道自己终究要灭亡,只好集中我国全部的兵力在鯈地待命,就等待您的左右下达命令了。

【原文】

文公二年六月壬申,朝于齐。四年二月壬戌,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54],岂其罪也。大国若弗图[55],无所逃命。”

【注释】

[54]强令:大国施加压力命令。

[55]图:此指谅解。

【译文】

郑文公二年六月二十日,郑国曾到齐国朝见。四年二月某一天,为齐国而侵犯蔡国,由此也和楚国建立了同盟。处于大国之间,而服从于大国强加的命令,难道是小国的罪过吗?大国若不能体谅我们的处境,只有就地待命,不敢逃避。

【原文】

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译文】

晋国的大夫巩朔到郑国讲和修好,赵穿,公婿池作为人质留在郑国。

【评析】

本文描写的是郑国与晋国在外交上的周旋。郑国是处于晋楚这两个大国之间的一个小国,为了国家的生存,他们需要对晋楚两国顶礼膜拜,对远一些的齐秦还要不断的周旋,察言观色。即使如此,晋国还是对郑国表现了不满。在此情况下,郑国的执政大臣子家与晋国的执政大臣赵宣子就发生了这次照会。

这次的照会之所以是“告赵宣子”,而不是致意晋侯,主要是由于在晋国掌握实权的是赵宣子,并且他与晋侯也有着十几年的生死渊源。

通过这次照会,使晋国明白了当时的形势:首先郑国不是陈蔡小国,它有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晋国只有彻底折服郑国的愿望但却没有灭郑的力量,更何况在礼节上郑国对晋国已经仁至义尽。其次郑国地处中原战略要塞,是晋楚两国较量的关键战略力量。可以这么说,郑国站到哪边,哪边就有了称霸的最有力的基础。如果郑国铤而走险,在经济军事上与楚国保持统一,那么晋国的境况就可想而知了。基于此,晋国还是审时度势,改变了对郑国的外交策略。

猜你喜欢
  • 花紫殿古诗词(关于紫藤花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花紫殿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紫藤花的古诗词,凌霄花的古诗词,形容“紫藤花”的古诗词。【玉阶怨】虞炎 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思君一叹息.苦泪应言垂. 【都尉山亭】杜审言 紫藤萦葛藟,绿刺罥蔷薇. 下钓看鱼跃,探巢

  • 《曼陀罗花》咏曼陀罗花诗赏析

    《曼陀罗花》咏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名字意思是“

  • 国学名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出处和解释

    【名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语出《论语·里仁》。君子追求的是道德,小人追求的是田产;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从他人那里得到好处。

  • 唐诗《女耕田行》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析

    戴叔伦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 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 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

  • 白居易《邓鲂、张彻落第》全诗赏析

    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寒松无妖花,枝下无人行。春风十二街,轩骑不暂停。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众目悦芳艳,松独守其贞。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声。怀哉二夫子,念此无自轻。

  • 《连州阳山归路·吕本中》原文与赏析

    吕本中稍离烟瘴近湘潭, 疾病衰颓已不堪。儿女不知来避地, 强言风物胜江南。宋室南渡

  • 白天光《宁静的木香镇》

    木香镇这几年雨水很勤,松花江里的水常常在雨季的时候漫上岸,然后顺着一条叫苇子沟的河涌到木香镇上来。木香镇是不怕雨水的,民国六年的时

  • 欧阳修《虫鸣》全诗鉴赏

    叶落秋水冷,众鸟声已停。阴气入墙壁,百虫皆夜鸣。虫鸣催岁寒,唧唧机杼声。时节忽已换,壮心空自惊。平明起照镜,但畏白发生。

  • 古代兵法之《周礼》原文和鉴赏

    [原文] (节选) 夏官司马第四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政官之属: 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

  • 高康《麦秸垛》

    你们不要帮我,不需要收割机我就用弯月一般的镰刀将麦子,一棵一棵地割下用最原始的姿态,比如将腰弯到45度左手拨开麦芒,抓住十几株麦子讓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