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吴志根《草木子》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吴志根《草木子》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吴志根

草木子四卷八篇,明初叶子奇著,是一本反映元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各种自然现象的综合性笔记,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该书涉及的范围很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风雨雾云等气象,草木虫鱼等生物,潮汐地震等现象和灾异,都闻而录之。其中虽多迷信虚妄之语,但关于地震等灾异的记载,不无参考价值。社会生活方面,上至宫廷,下至村巷,凡典章制度、历史文物、时政得失、文化科学、“圣贤”仙佛、人情风俗、俚语歌谣、种种趣闻轶事,也都广为采摘考证。其中,尤以元朝掌故和元末农民起义事最有史料价值。例如,典章制度方面,载有元朝官制、地方行政制度、殡葬之制、刑法、钞法、科举、海运、驿站之制等;掌故方面,载有元朝国号的来历、皇后皆翁吉刺氏的原因、宗室贵族信佛受戒、宴会、服饰、官印、礼乐、祭祀、宗教、语言文字等,都有参考价值。作者对元朝时政的评论,认为元亡于南北不均,“贫极江南,富称塞北”,未免失之于偏颇和肤浅;认为“自世祖混一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万里,宿泊如家”。显然是言过其实。但他揭露元朝末年吏治腐败,买官鬻爵,“上下贿赂,公行如市”,“官贪吏污”,“不知廉耻之为何物”,“元京饥穷,人相食”等等,对我们正确认识元朝社会是有帮助的。卷三克谨篇载元末韩山童、徐寿辉、陈友谅、明玉珍等红巾军农民起义、方国珍起兵反元事较详,有很多是其他书所没有述及的,很有参考价值。

作者叶子奇,字世杰,浙江龙泉人。他虽是元末有名的学者,但在明初只做了巴陵县主簿的小官。公元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因事下狱,在狱中随时作笔记,出狱遂成此书。他在自序中说,在狱中怕“一旦身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实切悲之”,这也许是他用“草木子”作为书名的原因。原稿有二十二篇,到公元1516年(明正德十一年)他的裔孙叶溥刊行此书时,原稿已部分散失,于是改并为八篇,分四卷。卷四杂俎篇中有一部分和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的文字相同,很可能是改编时窜入的。

明朝正德刻本以后,有嘉靖、万历刻本和清朝乾隆刻本,内容大体都一致,无多大改动。明末天启年间的快书五十种本,删削大半。清朝同治年间,据四库全书本重刻,改掉书中“胡、虏、夷、狄”一类的字,错讹较多。1959年,中华书局据各本校勘,加以断句刊行,编入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是目前较流行的版本。

猜你喜欢
  • 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全诗赏析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上可裨教

  • 苏轼《观棋》全诗鉴赏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庭,风日清美。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欤棋者,户外屦二。不闻人声,时闻落子。纹枰坐对,谁究此味。空钩意钓,岂在鲂鲤。小儿近道,剥啄信指。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原文、赏析和鉴赏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来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 民能自食者有几? 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仑粟,可发者几何?

  • 沈从文《桃源与沅州》赏析

    沈从文《桃源与沅州》赏析 沈从文先生1934年因事回湘西; 1937年由北平往昆明,又由湘西转道。两次回乡,各写了一本书。一本《湘行散记》,一本《湘西》。本篇即取自《湘行散记》

  • 鲁迅《离婚》赏析和读后感

    【析】 《离婚》是鲁迅除历史小说以外的最后一篇小说创作,在鲁迅小说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价值。鲁迅本人也十分看重这篇小说,在晚年回顾自己的小说创作时,曾经提到《离婚》等小说,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

  • 刘禹锡《望衡山》全诗赏析

    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青冥结精气,磅礴宣地脉。还闻肤寸阴,能致弥天泽。

  •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si四)!》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si四)!》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 《诗经·鄘风·相鼠》,重道立德类名言句子

  • 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

    【注释】 选自《鬼谷子·权篇》。 拙:笨拙。 工:擅长,善于。 【赏析】 战国时代,游说之风盛行。游说之士总是希望自己的观点能被采纳、筹办的事情能够获得成功。所以鬼谷子说: “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

  • 苏轼《新渠诗》全诗鉴赏

    新渠之水,其来舒舒。溢流於野,至於通衢。渠成如神,民始不知。问谁为之?邦君赵侯。新渠之田,在渠左右。渠来奕奕,如赴如凑。如云斯积,如屋斯溜。嗟唐之人,始识粳稌。新渠之民,自淮及潭。挈其妇姑,或走而颠。

  • “何必曰利?”注释、译文和感悟

    孟子对(梁惠王) ① 曰:“王,何必曰利 ② ?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 ③ 利而国危矣。万乘 ④ 之国,弑 ⑤ 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