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根《蒙古源流》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吴志根
蒙古源流八卷,清初蒙古族人彻辰萨囊撰,是研究明代蒙古族历史的一部重要资料。
该书原是用蒙文写的,书名为额尔德尼脱卜赤,即宝史纲。清朝乾隆年间,由蒙古喀尔喀亲王成衮扎布将此书进呈朝廷,乾隆皇帝命译为汉文,名蒙古源流。书的内容,以喇嘛佛教为纲,以各汗传统之世系为纬,主要记载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以下至明末清初林丹库图克图汗的世系,以及他们供奉的诸大喇嘛“阐扬”佛教的事。对蒙古各部“兴衰治乱之迹”、遗闻佚事等,也多按年记叙。可说是一部编年体的明代蒙古族史。书中卷首讲佛教的“运数”,作为全书的缘起。第二卷纪额纳特、珂克、土伯特蒙古汗传世次序及其崇尚佛教的事;第三卷以后则纪蒙古种族之发源,其内容、体例与蒙古秘史相近。但全书纪元太祖成吉思汗诸弟子孙比较简略,而纪元顺帝以下汗之子孙,特别是鄂尔多斯、巴尔斯博罗特二支较详;其中又以纪阿勒坦汗最详细,而对达延汗其余诸子较略。
该书作者彻辰萨囊是鄂尔多斯的一个执政贵族,喇嘛教徒。他在书中极力颂扬喇嘛教的“功德”,宣扬诸王贵族都是天生“有福气”的统治者,而劳动人民则是天生的“贱骨头”,应该服从、忍受诸王贵族的统治,立场是反动的。而且,书中有些记述仅据传闻,很不可靠。例如,将明太祖朱元璋写成“朱葛”,还说他仕至左省长官等等,显然是谬误。其他纪年亦往往与史书相悖。但是,由于该书记载元顺帝以下诸汗传世次序、名号、生卒年岁、人名地名、职官等极为详悉,且大多为作者所亲知灼见,与塞内史官捕风捉影附会之词不同,是比较可信的,比之于明史鞑靼传远胜一筹。例如,济农,是明代蒙古的一种官职称号,而明朝人不谙塞外情形,把济农译为吉囊,把它当作人名。这类错误,凭蒙古源流便可以得到纠正。所以,该书对于治史,特别是对于研究明代蒙古族史,可补“正史”之不足,是很有裨益的。
该书末附红册、大黄册等七种史料,作者自云该书是根据这七种史料合订而成的。这七种十四至十七世纪写成的蒙文史料,至今未发现,很可能已失传,这样,该书就显得更加贵重。乾隆时刊行后,清末沈乙盦、洪钧、王国维等人对此书均有研究,沈、王二氏还作了校勘笺证。今有孱守斋校补本,由沈氏笺证,张尔田增补并校。十九世纪初,俄国人施密德(公元1779-1847年)在外蒙古传教,得蒙文原本,即据以译成德文,并参照汉文、藏文等作了注释,于1829年在圣彼得堡出版。
-
昔憩甘棠长旧围,重来城郭叹人非。随车仍是为霖雨,被衮何如衣锦归。
-
《苏幕遮·燎沉香》是周邦彦所作的一首诗词,通过翻译、鉴赏和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与情感。该诗以形容秋夜吹起燎原香为主题,通过描绘香气的扑鼻和柔和的美丽色彩,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逝去的时光的思念之情。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富有意境的词句,诗中的意蕴深厚而富有感染力。整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美妙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领略到作者的笔墨之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浓烈情感。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诗,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品味和理解古诗文的美妙之处。
-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关于珍惜时间的古
-
程颐《雍行录》 元丰庚申岁 2 ,予行雍、华间 3 ,关西学者相从者六七人 4 。予以千钱挂马鞍,比就舍则亡矣 5 。仆夫曰:“非晨装而亡之,则涉水而坠之矣。”予不觉叹曰:“千钱可惜。”坐中二人应声曰
-
老曹这个人不好写。每天就是老老实实坐在电脑前,极其认真地、不疾不缓地敲打着小说。不写东西的时候就看书,偶尔看看电影。这样的生活说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题目中含有感情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带有感情的古诗(只写题目),带有“感情”的古诗词,带有感情说的古诗词。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
无妨自是莫相非,清浊高低各有归。鸾鹤群中彩云里,几时曾见喘鸢飞?
-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沙直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黄沙直上: 一本作“黄河远上”。 【诗大意】 西望那金色的沙原,一直延伸到白云之端;一座边塞的城
-
高楼月似霜,秋夜郁金堂。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结束平阳骑,明朝入建章。
-
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客思(一作愁)浩方乱。洲浦寂无喧。忆作千金子。宁知九逝魂。虚闻事朱阙。结绶骛华轩。委别高堂爱(一作梦)。窥觎明主恩。今成转蓬去。叹息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