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十五鞍坏不加罪》译文与赏析
十五鞍坏不加罪
十五鞍坏不加罪
裴行俭尝赐马及珍鞍,令吏私驰马。马蹶鞍坏,惧而逃。行俭招还,云:“不加罪。”
【译文】
裴行俭曾经得到皇帝赏赐的良马一匹以及珍贵的马鞍,他手下的一个小官偷偷骑了他的马。马跌倒了,马鞍被毁坏了,小官惧怕不已,所以逃跑了。后来,裴行俭派人将他找回来,并说:“不惩罚你。”
【评析】
胸怀大志的人通常不会计较一些小节,做大事的人通常也不会追究一些琐碎的事情。由于自己手下小官的失误,裴行俭失去了皇上赏赐的良马和宝鞍。但是,裴行俭是顾大局、做大事的人,不会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节之事而斤斤计较。因此,当那个犯了错误的小官因惧怕而逃走后,裴行俭派人将他找了回来,并没有怪罪他。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苦身焦思,忍辱负重,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这千古佳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要想成就大事就不要在小事情上斤斤计较,从勾践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那种大丈夫的气概,从裴行俭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顾大局者不拘小节的那种容人雅量。
我们在做人处世时,如果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以偏概全,只盯住别人的缺点和问题不放,那么人际关系就会不和谐,处理事情也抓不住重点。特别是当我们身处要职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能一味纠缠在小的过错上,须知用人要用其所长,所以一定要宽容些。
典例阐幽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齐襄公是个无道的昏君。当时的齐国,有两位高瞻远瞩、经天纬地的人才:一个是管仲,一个是鲍叔牙。他们两人商议说:“国君如果再这样昏庸下去的话,必然会丧失政权。齐国的各位公子中值得辅佐的,只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我们各侍奉一人,先得志的一个就招揽另一个。”
他们说的公子纠是齐襄公的长子,是鲁国女子所生;公子小白是次子,是莒国女子所生。于是,鲍叔牙跟随公子小白到了莒国,管仲跟随公子纠到了鲁国。
齐襄公的昏庸终于引起了群臣的愤怒,发动兵变,杀了齐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国君。随后,公孙无知也被刺杀了。众大臣派人去鲁国迎公子纠为君,公子纠就带着管仲,在鲁军的护送下向齐国进发。却说公子小白在莒国听说齐国国乱无君,就与鲍叔牙计议,向莒国借得兵车百乘,也回齐国争做国君。
这样,兄弟二人之间发生了一场恶战。战斗中,管仲亲手射了公子小白一箭,使他受了伤。但最终还是公子小白杀死了公子纠,做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鲍叔牙是齐桓公的功臣,很受桓公信任和敬重,桓公任命他做了军队统帅。他没有忘记管仲,找机会向桓公推荐管仲。起初,桓公不肯任用管仲,因为他曾经与自己为敌,还差点儿要了自己的命。鲍叔牙向他解释:管仲和我当初是各为其主,并没有错;要想干大事,就必须心胸开阔。
于是,桓公不计前仇,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宰相,最终成就了一代霸业。
-
轼启。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 ① ,不敢复齿缙绅 ② 。自还海北 ③ ,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 ④ ,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
-
国学名句“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出处和解释
【名句】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为政好像务农,要日夜思考它,思考它的开始又思考怎样使它取得圆满的结果,天天从早到晚去
-
燕子楼 作者: 张仲素 【
-
访落 作者: 崔天鹏 【本书体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野字怎么读音,内容包括野怎么拼音,野的读音是ya还是ye,古诗里字的读音刺勒歌的"野"读"ye"还是"ya"山行的斜读"xie"。“天苍苍,野茫茫”中的“野”的读音:yě。“天苍苍,野茫茫”出自南北朝《乐府诗集》中的《敕勒歌》,意思是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
-
郭沫若(1892年—1978年),卒年八十六岁。他的旧学主要是在私塾学的,1913年(二十一岁)才在中学毕业,1914年留学日本,上高等预科一年,后上高等学校。1918年考入九州帝国大学医科,1923
-
题解 《典论》是曹丕为魏太子时精心结撰的一部论著。《论文》是保存下来最完整的一篇。文中指出文体本同末异,认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反对“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并对当时作家作了简要而中肯的评论,阐明各
-
真人累阴德,闻之三十天。一朝鸾鹤来,高举为神仙。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下有修真者,望拜何拳拳。愿君银台上,侍帝玉案前。当有人间问,请为天下宣。自從混沌死,淳风日衰靡。百王道不同,万物情多诡。尧舜累代
-
此词写一位风韵秀彻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上阕主要描写女主人公的美丽的妆饰和容貌,下阕则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行为及心理活动。词中采用了比拟、衬托、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明朗欢快。 李清照的词作
-
[唐]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