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讽谕类》古诗词鉴赏
作者: 王之文张国生刘桂兰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讽谕诗歌小引
在浩如烟海灿若群星的中国古代诗歌中,讽谕诗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以独特的视角、深厚的意蕴深深地触动读者的情思,启迪人们的心灵。在漫长的诗歌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本部分辑录的十二首讽谕诗歌共包括古代民歌(五首)、唐诗(四首)、元曲(三首)三种体裁。虽为沧海一粟,但观一斑而知全豹。选诗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讽谕诗,无论是劳动者的口头创作,还是历代文人的匠心独运,无不体现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展示时代画面,揭示社会实质;或直刺,或婉讽,或诙谐,或调侃。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生动形象,含义隽永。
这类诗歌有其自身的艺术特色:一、每首诗只描写或叙述一件事,重点突出,主题明确,能抓住最典型的事件和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如贾生抓住汉文帝向贾谊请教鬼怪神仙之事的典型细节,进而讽刺唐朝皇帝喜好神仙,不问国事。二、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揭示矛盾。如桓灵时童谣中的“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三、用景物、对话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东门行中的丈夫、十五从军征里的老兵等形象都十分丰满,借此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四、采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如泊秦淮从叙事入手,结尾发表议论,进行评价。五、语言通俗,平易近人。如元曲讥贪小利者、讥时在这点上即很有代表性。
讽谕诗歌的欣赏除了把握一般诗歌的阅读规律性外,更要注重知人论世,知时论文。荡开表象觅真意,曲径通幽花木深。
-
三月江水阔,悠悠桃花波。年芳与心事,此地共蹉跎。南国方谴谪,中原正兵戈。眼前故人少,头上白发多。通州更迢递,春尽复如何?
-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唐杜牧《 泊秦淮 》 【意思】六朝虽早已亡国,但是,在酒店里卖唱的女子,却仍然不知亡国的遗恨;还是和以前一样地唱着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的曲子。 秦淮是
-
作者: 吕红文 【原文】: 我在岳麓山上走着,却不相
-
琐记衍太太现在是早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轻,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
-
《先秦散文·吕氏春秋·贵直》原文鉴赏 贤主所
-
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长干曲四首其一 》 .[唐].崔颢 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题解】 这首诗写两个以水为家的青年男女在长江相遇时,隔舟对话的情景。诗人截取富有戏剧性的生活片断,表现出女
-
古文·肥水之战 司马光太元七年(1),冬十月,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杜甫的代表作一首诗,内容包括杜甫的代表作,求杜甫的一首诗,杜甫的代表作是那首诗。很多1000多 有名的是三里三别 「酬韦韶州见寄」杜甫 养拙江湖外,朝廷记忆疏。深惭长者辙,重得故人书。 白发丝难理,新诗锦不如。虽无南
-
(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词原文鉴赏和意境解读
卜算子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
-
泥土的梦是黑色的 当春天悄悄爬行在北温带的日子 泥土有最美丽的梦 泥土有绿郁的梦 葱森的梦 繁花的梦 发散着果实的酒香的梦 金色的谷粒的梦 它在梦中听见了田间的刈草镰 和风车水磨转动的声音和牝牛低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