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德》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修德翻译与解读
善建者不拔01,善抱者不脱02,子孙以祭祀不辍0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04;修之于家,其德有馀05;修之于乡,其德乃长06;修之于邦,其德乃丰07;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08。
故以身观身09,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10?以此11。
今 译
善于立德者,不拔其根;善于抱持其德者,不会解脱。这样子孙世代祭祀先祖宗庙就不会断绝。修德其身,则真实无伪;修德其家,则积善有馀庆;修德其乡,为一乡所尊;修德其国,泽及其人更多;修德于天下,惠及其人更加普遍。
所以,以我身立德,示范他人立德;以我家立德,示范他家立德;以我乡立德,示范他乡立德;以我邦立德,示范他邦立德;以我之天下立德,示范域外天下立德。我是怎么知道天下的呢?就是使用这种方法。
评 议
本章主旨在于劝善立德。老子劝导人君要“善建”、“善抱”,为身为家为乡为邦为天下立德。老子认为积善成德,子孙即能祭祀不绝,久视长存。宋代林希逸认为老子劝人立德的方法就是:“即我一身而可以观他人之身,即我一家而可以观他人之家,即我之乡而可以观他人之乡。推之于国于天下皆然,言道之所用皆同也。以此者,道也。以道而观,则天下无不然。”(老子鬳斋口义)这里“以观他人之乡”之“观”字,是“示范”之意。只有这样解读林希逸这段文字,才是正确。
注释
01建:立也 (河上公说)。拔:引拔也 (河上公说)。句谓:善于立德的人,不拔德根。02抱:抱持。楚简本作“保”,各本皆作“抱”。脱:解脱 (河上公说)。句谓:善于抱德者,不解脱。03辍:楚简本作“顿”。韩非解老、帛书乙本作“绝”。严遵本、王弼本、傅奕本作“辍”。句谓:子孙世代祭祀先祖宗庙,不会停绝。按意谓能久视长存。04真:真实。林希逸曰:“修诸身,则真实而无伪。”05家:吴澄曰:“家者,一身之上,九族之内。”馀:馀庆。林希逸曰:“修诸家,则积而有馀庆。”06长:有二解:其一,尊也。林希逸曰:“修诸乡,则为一乡之所尊。”其二,加长也。吴澄曰:“长者,视一家又加长也。”07丰:盛也。林希逸曰:“修诸国,则其及人者愈盛。”08普:遍也,普博也 (河上公说)。楚简本、帛书乙本 (甲本缺)、傅奕本作“溥”。韩非解老、河上公本、严遵本、王弼本皆作“普”。林希逸曰:“修诸于天下,则其及人也愈遍。”吴澄曰:“修之于家于乡于邦于天下者,自近及远,人人各修其德也。”09观:示范。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曰:“观,示也。”10之:楚简本、韩非解老、帛书乙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皆作“之”。严遵本作“其”。王弼本无“之”字。11以此:谓就用这种方法观察天下。-
朝餐多不饱,夜卧常少睡。自觉寝食间,都无少年味。平生好诗酒,今亦将舍弃。酒唯下药饮,无复曾欢醉。诗多听人吟,自不题一字。病姿引衰相,日夜相继至。况当尚少朝,弥惭居近侍。终当求一郡,聚少渔樵费。合口便归
-
万里衔芦别故乡,雪飞雨宿向潇湘。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铜镜是古人重要的化妆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整理自己的形象,使衣冠得体。同样地,“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兴替的规律,明白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经历,来反思自身的得失。这些“镜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指引我们的行为和思考。
-
【原题】:赵元信近来得小鬟歌曲便须熟寐此还是有所得否予戏成此偈
-
三山有琼树,霜雪色逾新。始自风尘交,中结绸缪姻。西掖方掌诰,南宫复司春。夕燕华池月,朝奉玉阶尘。众宝归和氏,吹嘘多俊人。群公共然诺,声问迈时伦。孤鸿既高举,燕雀在荆榛。翔集且不同,岂不欲殷勤。一旦迁南
-
张仲素袅袅城边柳, 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思夫
-
信陵亭馆接郊畿,幽象遥通晋水祠。日落高门喧燕雀,风飘大树撼熊罴。新蒲似笔思投日,芳草如茵忆吐时。山下只今黄绢字,泪痕犹堕六州儿。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京派”和“海派”去年春天,京派大师曾经大大地奚落了一顿海派小丑,海派小丑也曾经小小地回敬了几手,但不多久,就完了。文滩上的风波,
-
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说水泉甘。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汝师岂解言符命,山鬼何知托老聃。(观有明皇碑,言梦老子告以享国长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