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集《伯州犁问囚》原文赏析与注解
伯州犁问囚
(襄公二十六年)
【题解】
想知道什么叫阴险吗,伯州犁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诠释。这种人就像隐藏在犄角旮旯里的敌人,危害性比公开拿枪站出来的敌人要大很多,更让人痛恨厌恶。
【原文】
楚子、秦人侵吴[150],及雩娄[151],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至于城麇[152]。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153],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154],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155]。”下其手[156],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157]。”戌怒,抽戈逐王子围,弗及。楚人以皇颉归。
【注释】
[150]楚子:楚康王,名昭,共王之子。
[151]雩(yú)娄:吴国地名,在今河南商城东。
[152]城麇(jūn):郑国地名。
[153]正:评论是非。
[154]上其手:高举他的手。
[155]贵介:贵宠,尊贵。
[156]下其手:放下手。
[157]弱:战败,
【译文】
楚康王、秦国人联兵侵袭吴国,到达雩娄,听到吴国有了准备而退回,就乘机入侵郑国。五月,到达城虞。郑国的皇颉在城糜戍守,出城和楚军作战,战败。穿封戌俘虏了皇颉,公子围和他争功,要伯州犁主持公正。伯州犁说:“请问一下俘虏。”于是就让俘虏站在前面。伯州犁说:“所争夺的对象便是您,您是君子,有什么不明白的?”举起手,说:“那一位是王子围,是寡君的尊贵的弟弟。”放下手,说:“这个人是穿封戌,是方城山外边的县尹。谁俘虏您了?”俘虏说:“颉碰上王子,抵抗不住,”穿封戌发怒,抽出戈追赶王子围,没有追上。楚国人带着皇颉回去。
【评析】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伯州犁。他原先是晋国人,父亲伯宗为晋国大夫,史传评价“伯宗贤,而好以直辩凌人”,是一个正直无私且讲话不给人留有余地的人,因此结怨不少,最终因为得罪了晋国权臣郤氏而被杀。伯宗的妻子是个有着远见卓识的女子,多次劝他不要那么锋芒毕露,伯宗就是不听。妻子没有办法,只好再劝他结交几个知心朋友,万一将来有什么不测可以将儿子伯州犁相托付,伯宗总算听了这一条,与大夫毕羊交好。后来伯宗被杀,毕羊将伯州犁送到了楚国,终于幸免于难。
伯州犁的为人处世风格跟伯宗相比的话简直有天壤之别。这个小故事便让我们目睹了他善于玩弄手法的阴险嘴脸。然而,最让人痛恨的还不是他的不公正,而是他表面上还要装出大公无私的样子,不给他人留下任何作弊的把柄。不仅要让人感叹其用心之深。像伯州犁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还为数不少,他们正如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敌人,危害性比公开拿枪站出来的敌人要大得多,也更要让人提高警惕。
-
曲江池在西安市城南的低凹地带。寒窑在曲江池畔的山麓。古有烈妇王宝钏居寒窑的故事传说。 十八年古井无波,为从来烈女贞媛,别开生面; 千余载寒窑向日,看此处曲江流水,想见冰心。(高维岳)
-
勤学类名言赏析《学问勤中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生卒】:1907—1946【介绍】: 原名秦邦宪。1907年出生于江苏无锡。早年求学于上海大学,1925年在上海参加了“五卅”运动,同年秋加入中
-
余春去已远,绿水涵新塘。渐爱树阴密,初迎蕙风凉。高亭可四望,绕郭青山长。野色晚更好,岚曛共微茫。幽怀不可写,雅咏同谁觞。明月如慰我,开轩送清光。
-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九,是一首送别之作。在这首诗中,“云”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也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火山”二字首先刺激人的审美欲望,把人的注意力拉引到辽远壮阔的塞外。此诗前四句连贯而下,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把火山火云推到人
-
侯应罢边备议 周秦以来,匈奴暴桀,寇侵边境,汉兴,尤被其害。臣闻北边塞至辽东,外
-
先生不知其名,黄州故县人,本姓卢,为张氏所养。阳狂垢污,寒暑不能侵,常独行市中,夜或不知其所止。往来者欲见之,多不能致,余试使人召之,欣然而来。既至,立而不言,与之言不应,使之坐不可,但俯仰熟视传舍堂
-
《南宋词人王沂孙<fontID="Note.m.20080721-m300-w001-0010000002828"style="text-dec
作者: 叶嘉莹安易 【原文】:齐天乐蝉一襟余恨宫魂断
-
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犹堪在,上到栖灵第九层。
-
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覆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