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古诗词鉴赏
作者: 于佩君杜文芳
【原诗】: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2)。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参天长(3)。
客舟何年来?棹歌中流声抑扬(4)。
沙平风软望不倒(5),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6),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7),“小姑”前年嫁“彭郎”(8)。
【原诗作者】:苏轼
【导读入境】:
公元1078年,作者在徐州,看到了唐朝画家李思训的名画长江绝岛图,写下了这首诗。李思训的画画的是小孤山和大孤山,而这首诗就是描述画面内容的。
江水茫茫,一望无际,神奇秀丽的大孤山和小孤山就在江中高高耸起。古木参天,山上崖高路险,连猿猴和飞鸟也望而却步。当你正对着孤山凝神静视遐思迩想之时,一阵船夫的歌声由江中传来。时而高亢嘹亮,时而低沉雄浑。随之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支客船闯入视野。江面上波浪涌动,小船忽高忽低,在船中看,孤山也在时低时昂。
在苍茫的天水之间,遥望大孤山和小孤山,恰似美人青丝高高挽起的发髻,烟雾迷蒙中更显妩媚多姿。脉脉含情的长江,清晨便为她们擦亮梳妆镜,她们随时都可以对镜自赏,梳理云鬓。船中那客商已看得心醉神迷了,但你千万不要想入非非哟,风姿绰约的“小姑”前年就已出嫁,做了“彭郎”的美姣娘。
【赏析】:
这首诗以神来之笔把长江绝岛图的内容传达给读者,表现了作者对这幅山水风光图画的充分肯定。
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王维字)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如今,我们把这个评价用于苏试自身,也恰如其分。此诗本是观画所作,真是见诗如见画。我们读了这首诗,仿佛亲眼目睹了李思训那幅久已失传的真迹。长江绝岛图不幸失传,在绘画史上或许是个不小的缺憾。不过,如果此画尚存,即使保存再好,也不免要色泽减褪,而苏轼这首描述画作的诗,却可以常读常新,永远亮丽。能够产生如此效应,真要归功于诗词大家那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了。
诗人把画中山水表现得景色壮丽,且情趣盎然。壮丽秀美的山川、随着波浪起伏跌荡的小船和船中凝神痴望的旅客都如在目前。“棹歌中流声抑扬”、“孤山久与船低昂”等动态描写的诗句,使本来静止的景物呼之欲出,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作者还把孤山比喻成女子的发髻,不仅写出了山形特征,表现了她秀丽的姿态,更让人感到伸手可触,亲切逼真。最后两句,以风趣活泼的语言戏谑舟中“贾客”,又化用了民间传说,赋予景物以人格化,深化了画境,加深了读者对这醉人心脾的山水的印象。苏试在诗中无一句评论的言辞,但那饱含激情的描绘,却无一处不洋溢着赞叹之情,这是对李思训画最有价值的肯定。
【思考题】:
1.读过这首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句子?分别说说它们的好处。
2.你能用诗或散文把一幅画的内容描述出来吗?找机会试一试。
-
在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中,他描绘了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美丽景象,以及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浪漫意境。他运用绚丽的词藻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句子让读者产生遐想,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凤翔八观》诗,记可观者八也。昔司马子长登会稽,探禹穴,不远千里;而李太白亦以七泽之观至荆州。二子盖悲世悼俗,自伤不见古人,而欲一观其遗迹,故其勤如此。凤翔当秦、蜀之交,士大夫之所朝夕往来此八观者,又
-
[美国]塞缪尔冈伯斯 在我们得到我们应得到的劳动成果之前,我们决不会停止要求更多一些。 【演讲词】 朋友们,我们今天在这里集会,为实行八小时工作日制度的要求呐喊。在国内,这一要求已促使路易斯维尔和新奥
-
【3417】半个地球(〔美〕威尔逊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7 9万字,2017年11月第1版,72 9元)△威尔逊生于1929年,是当今生物学界翘楚,被誉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①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③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④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①子:您,客气称呼。衿(jin 巾):衣
-
作品简介乐府,最初是指古代朝廷中主管音乐的机构,主要负责从各地搜集民间的诗歌,“乐
-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出处】唐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
-
三陟槐庭二将坛,册书文武载动贤。辞荣尚峻经邦秩,养素方临钓渭年。清会别开金谷墅,新吟多杂蕊珠篇。惊姜今日增华耀,海内簪绅共祝延。
-
马上同携今日杯,湖边共觅去春梅。年年只是人空老,处处何曾花不开。诗思又牵吟咏发,酒酣闲唤管弦来。樽前百事皆依旧,点检唯无薛秀才。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释】 ⑴西江:古称约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