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忍学《六诬金》译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忍学《六诬金》译文与赏析

六诬金

六诬金

直不疑为郎同舍,有告归者,误持同舍郎金去,金主意不疑。不疑谢,为之买金,偿之。后告归者至,而归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

【译文】

直不疑与别人同住在一个宿舍中,其中有一位舍友回家,误将同宿舍另一位舍友的金子拿走了,因此金子的主人便怀疑是直不疑所为。直不疑向金子的主人认错道歉,并为他买了金子还给他。后来,回家的那个舍友回来了,把误拿的金子还给了失主,那个丢失金子的人感到非常惭愧。直不疑因此被别人称赞为忠厚的人。

【评析】

盗金之事本非直不疑所为,但他却在受到失主的污蔑诽谤后,向失主道了歉并且买了金子归还失主。直不疑的这种气度如今有几个人能够达到?当失主怀疑是他偷走金子的时候,其实他完全可以想办法澄清事实,为自己洗刷罪名,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忍耐了这种诽谤,主动认错道歉。更可贵的是,他还自己买了金子来归还失主。难怪最后金子失而复得的时候,他被别人称赞为“长者”呢!每个人都在追求公平和公正,然而,现实生活带给人们的却是种种不同的境遇,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抱怨、愤慨、攻击等等都是徒劳无益的,他们只能加重自己内心的焦虑和烦躁;而暂时忍受当前的不公平,心平气和地寻找化解难题的方法,找到走出困境的通道,才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一个人口出恶言,搬弄是非,其人其行,往往让人难以信服;喜欢造谣诽谤他人的人往往也不得善果,因此面对别人的诽谤,我们只要问心无愧,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因为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

典例阐幽身正不怕影子歪

汉代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贫穷,过着清苦的日子。所谓穷则思变,他发奋学习,苦读诗书,10年寒窗苦,终于飞黄腾达,做了丞相。虽然他居于庙堂之上,手握重权,但是在生活上依然保持小时候俭朴的优良作风。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也是普通人家用的棉被。他的仆人们也感叹:“我家大人才是真正的清廉啊!”

这些话很快就传进了朝廷,文武百官为之感动不已,但是大臣汲黯却不这样想。他向汉武帝参了一本,对皇上说:“公孙弘现在位列三公,不像当年生活百无聊赖,他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可是为什么还盖普通的棉被,吃简单的饭菜呢?”

皇上笑着说:“现在朝中上下不都称颂他廉洁俭朴吗?公孙弘是不忘旧时之苦,也不忘旧时之德!”汲黯摇摇头,继续说道:“依微臣所见,公孙弘这样做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想想,觉得有几分道理。有一次,上早朝的时候,他得了个机会便问公孙弘:“汲黯说你沽名钓誉,你的俭朴是故意做样子给大家看的,他说的是否属实?”

公孙弘听后觉得非常委屈,刚想上前辩解一番,但是转念一想,汉武帝现在可能偏听偏信,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不是真正的“俭朴”。如果现在自己着急解释,文武百官也会觉得他确实是“沽名钓誉”。再想一想,这个指责也不是关乎性命的,充其量会伤害自己的名誉。清者自清,只要自己坚持自己的作风,以后别人自然会明白的。这样想着,公孙弘把刚才的一股怨气吞下去,决定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

他回答道:“汲黯说得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往颇深,来往甚密,交情也很好,他对我家中的生活最为熟悉,也最了解我的为人。他对皇上您说的,正是一针见血,切中了我的要害。”汉武帝满以为他要为自己辩护,听到这番话颇感意外,问道:“哦?是这样吗?”

“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小吏一样,确实是假装清廉以沽名钓誊。”公孙弘回答道,“汲黯忠心耿耿,为人正直,如果不是他,陛下也就不会知道这件事,也不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了!”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诚实、谦让,更没有想到他还会对批评自己的对手大加赞扬,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从此,对他就更加尊重了。其他同僚和大臣见公孙弘对自己的心理供认不讳,如此诚实,都觉得这种人哪里会沽名钓誉呢?

猜你喜欢
  • 《宣城见杜鹃花赏析》

    此诗是感物而起兴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好像就是故乡的花。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

  • 蟾宫曲·别友·周德清

    蟾宫曲·别友 周德清 倚篷窗无语嗟呀。 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 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 酱瓮儿才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 茶也无多,醋也无多。

  • 国学名句“圣人是肯做工夫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圣人”出处和解释

    【名句】圣人是肯做工夫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圣人 语出清代颜元《习斋先生言行录·齐家》。圣人是肯于勤奋用功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勤奋用功的圣人。指出圣人和庸人并无资质上的差别,只要看谁肯勤奋用功,肯用功者

  • 《渔家傲·寄仲高赏析》

    陆升之,字仲高,山阴人,与陆游同曾祖,比陆游大十二岁,有“词翰俱妙”的才名,和陆游感情好。陆游十六岁时赴临安应试,他正好与陆游同行。绍兴二十年(1150),陆升之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阿附秦桧,以告发秦桧政敌李光作私史事(升之为李光侄婿),

  • 鲁迅《“京派”和“海派”》全文、注释和赏析

    去年春天,京派大师曾经大大的奚落了一顿海派小丑,海派小丑也曾经小小的回敬了几手,但不多久,就完了。文滩上的风波,总是容易起,容易完,倘使不容易完,也真的不便当。我也曾经略略的赶了一下热闹,在许多唇枪舌

  • 冯牧《澜沧江边的蝴蝶会》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冯牧 【原文】: 我在西双版纳的美妙如画的土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创作的一首诗。阅读后,我们能感受到李白对好友王昌龄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以写景的手法,描绘了王昌龄被迫左迁龙标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王昌龄的慰问和鼓励之意,同时也展示了李白的诗才和情感表达的能力。整篇诗语句通顺,字字珠玑,给人一种深情厚意的感觉。通过翻译和赏析,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和品味李白的诗作。

  • 杜甫《除草》全诗赏析

    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其毒甚蜂虿,其多弥道周。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忧。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霜露一沾凝,蕙叶亦难留。荷锄先童稚,日入仍讨求。转致水中央,岂无双钓舟。顽根易滋蔓,敢使依旧丘。自兹藩篱

  • 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

    名言: 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 注释: 之天: 指达到天然的境界。之人: 指走人为的道路。 句意: 知道一件事容易, 不说出来难做到。知道了而不说出来, 所以可以

  •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论语》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论语》原文鉴赏 [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