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望海亭赋并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成大:望海亭赋并序
范成大
会稽太守参政魏公,作望海亭于卧龙之巅,率其属为歌诗以落成,录与书来,且使赋之。余谨掇其膏馥之余,拟赋一首以寄,后日获从杖屦,其上于山川之神,尚有旧焉。其辞曰:
诸侯之客,有来自东,而姹会稽之游者,曰:佳乎丽哉!越之为邦也。萦山带湖,楼观相望。背卧龙而崛起,焕丹碧之翚翔。跻攀下临,顾瞻无旁。平畴蔚以穉绿,乔木森其老苍。淙万壑之春声,写千岩之秋光。朝霞暝霏,扶疏微茫。望山河之故墟,吊草木之馀社。夏后万国之朝,勾践百战之野。兴亡梗概,犹有存者。至于流觞泛雪,高人之旧事,浣纱采莲,游女之遗迹,郁溪山之如画,尚仿佛其可识。访故老以问讯,兴慨叹于畴昔。是为游览之大略,而蓬莱观风之所得。
虽然,士固多感,而况于对景以怀古,抚事而凝情,往往使人魂断意折,酒澹而歌不平。故丽则丽矣,而未擅乎登临之胜也。若夫浩荡轩豁,孤高伶俜。腾驾碧寥,指挥沧溟。堕忧端于眇莽,挹颢气于空明。飘飘焉有连鼇跨鲸之意,举莫如望海之新亭!
尝试登兹而望焉,沃野既尽,遥见东极。送万折之倾注,艳寒之光并射。浸地轴以上浮,荡天容而一色。珠辉具芒,矗蝀横霓。快宇宙之清宽,怅百年之逼仄。当其三星晓横,万境俱寂。浴日未动,晨光先激。波鳞鳞而耀金,天晃晃而半赤。赪轮腾上,东方皆白。烟消尘作,栖鸟振翼。俯群动而纷起,寄一笑于遐觌。永我暇日,苒其将夕。饯斜晖于孤障,候佳月于沧浦。沉沉上下,杳无处所。惊玉地之破碎,漾银盘而吞吐。忽褰云而涌雾,献霜影于庭宇。夜色既合,初闻钟鼓。觞屡至而不辞,诗欲成而起舞。又若潮生海门,万里一息;浮光如线,涛头千尺。方铁马之横溃,倏银山之奔坼。气平怒霁,水面如席。吴帆越樯,飞上空碧。此亦天下之伟观,然犹未极乎且力。燕香舂容,俗客莫陪。神清意消,徙倚徘徊。天风激吹,波涛阖开。五云明灭,丹宫绛台。睇三山之不远,其为公而飞来。遂招汗漫之胜游,下飙车之逸轨。属紫霄之妙质,侑玉斝之清醴。勤歌鸾与舞凤,寿仙伯以多祉。恍风雨之皆散,但惊尘之四起。悟真灵之不隔,而何有乎弱水之三万里也。
噫!昔之居此者多矣,曾靡暇于经营。逮山灵之效奇,发遗址于岩局,殚妙巧于天藏,超埃而上征。极观听之所接,遂杳渺而难名。嗟此乐之无央,与来者而同登。决眥荡胸,雪其尘缨。且安知前日之苍烟白露,断蔓而荒荆者哉!顾客子之所能道者,才管中之一斑。惟览者之自得,会绝景于凭阑。心凝神释,浩如飞翰。而后知兹亭之仙意,而凌虚御风之无难。
主人瞿然而起曰:有是哉!吾将观焉。
作者先在文前小序中交代这篇赋写作的缘起。因会稽郡魏太守在绍兴卧龙山之巅新修了一座望海亭,作者应他之请,写了此赋寄去。“魏公”,可能是魏良臣,宣和三年(1122)进士,尝参知政事,晚知绍兴府,故序中称之为会稽太守参政魏公。
赋的正文借鉴了汉赋对话体的写法,集中写魏公之客向“主人”(指作者)夸美会稽的佳丽和登临之伟观。望海亭落成时,魏公曾率其僚属登眺,诗酒唱和。当时作者并没有上过卧龙山,但他却凭着魏公之客的介绍,便假托他的口吻,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铺饰了这篇洋洋大观的宏文。
赋文的内容可以分作两大部分。一部分写越邦之佳丽;一部分写登亭望海的奇观。写越邦并不局限于自然风光,而是深入到人文历史。这就给望海亭描绘了一个时空深广的壮阔背景,使登眺所见获得了富于文化内涵的审美价值。同时,两部分通过转折过渡,衔接紧凑而有力。文章在经过一番“对景以怀古”之后说:“丽则丽矣,而未擅乎登临之胜也,”认为要使游览足以抒发“连鼇跨鲸”的豪情,“举(全)莫如望海之新亭”。由此,全文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开辟出一个新的境界,同时也巧妙地称颂了望海亭的建造。
全赋最成功的是写景,写得很有动感,很有力度,很有气势。第一部分描绘越中胜景,有声有色,情态宛然,充分发挥动词和比拟的修辞效果,把静景写活了。第二部分写眺望中的大海,则主要通过在时间的推移中物象瞬息万态的变化过程,写出其力量和气势。加之在“遥见东极”的空间感受中,“快宇宙之清宽,怅百年之逼仄,”两种感情的矛盾、撞击和统一,更蕴积了一种深沉的内在张力,仿佛把作者笔下的宇宙、长空、大海、日月都搅动起来了。因为作者极力张扬的是第二种境界,所以两部分风格也不尽相同,前者清新妩丽,而又略带思古的幽情和感慨;后者则雄浑俊逸,充满了奋发浩荡的激情,甚至于产生了“凌虚御风”的飞仙之想。正因为此,“主人”才情不自禁地“瞿然而起曰:‘有是哉! 吾将观焉。’”
另外,作者很善于选择不同的典型题材,加以有机组合,使这种组合极有层次,极有立体感。如第一部分写“夏后(大禹)万国之朝”,是远古的传说;“勾践百战之野”,是历史的兴亡;“流觞”(兰亭集韵)、“泛雪”(雪夜访戴),是文学美谈,高人佚事。至于越女效西子而浣纱,游女唱采莲而戏水,都是眼前的遗风民俗。第二部分,写“登兹而望”、“燕香(宴享)舂容(从容)”和“凌虚”之想,一层推进一层。尤其是想望中的大海,日出日落,月涌月沉,潮生潮息,把其间的千情万态、奇景异采,纷而不乱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此言不谬,即使在想象中也莫不如此。只是把望海归之于“仙意”则是历史的局限,多多少少曲折地反映了中国古人海洋意识的贫乏。
-
韩愈 自足下离东都,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宣州,主人仁贤,同列皆君子,虽抱羁旅之念,亦且可以度日,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岂以出处近远累其灵台耶! 宣州虽
-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不可知,可知之祖也。无不可知,做可知不出;无可知,则不可知何所附属?
【名句】“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① ,不可知,可知之祖也。无不可知,做可知不出;无可知,则不可知何所附属? 【译文】圣德到了神妙不可知的境界叫做神。不可知,是可知之祖。无不可知,就不能做到可知;无可知
-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
-
名言: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注释: 道: 作“导”解。强: 激励。开:启迪, 开发。 句意: 有修养的人教育学生是能使人通晓明白的。他们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他走, 激励学生而不
-
国学名句“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出处和解释
【名句】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 语出汉代荀悦《申鉴·政体》。善于禁止的先禁止自身然后禁止别人,不善于禁止的先禁止别人然后禁止自身。说明领导者做出表率才可以使众人服从指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部编初一语文古诗词默写,内容包括七年级上全册古诗文默写,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默写全六册20道,急人教版初一至初三古文理解性默写。七上古诗词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 。2. ,江春入旧年。3.老骥伏枥, 。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曹
-
【3874】人生因孤独而丰盛(周国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印张9,2018年3月第1版,45元)△共6章:①让生命回归单纯;②独处也是一种能力;③
-
【名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语出《论语·公冶长》。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可粉刷。比喻自甘堕落的人不可救药,不可造就。
-
开头一句,突兀陡起,好像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不见”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杜甫和李白在兖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没有见面了。 紧接着第二句,诗人便流露出对李白
-
【题解】 此诗作于玄宗天宝五载(746),诗题一作《别东鲁诸公》。时李白自二入长安被赐金还山后,在东鲁遁入方外,政治理想的失败使他堕入醉乡,至天宝五载李白在一场大病愈后,离鲁赴越,行前写此诗以告别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