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改革家商鞅写《商君书》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改革家商鞅写《商君书》

改革家商鞅写商君书

商君书也称商子,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书中主张依法治国、重农抑商、重战尚武、重刑轻赏,贬斥儒家学说、纵横家及游侠。

那是在我国战国时期,卫国的一个贵族世家家里添了一个儿子,取名公孙鞅。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

公孙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著名法家人物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明于刑名之术的思想家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发布求贤令,他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

公孙鞅第一次用帝道游说秦孝公,秦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指责公孙鞅是个狂妄之徒,不可任用。

五天后,公孙鞅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秦孝公还是不能接受并再次通过景监责备公孙鞅。

公孙鞅便又第三次去拜见秦孝公,这次他用霸道之术游说。秦孝公虽然予以肯定,但没有被采用。然而聪明的公孙鞅此时已领会秦孝公心中争霸天下的意图,于是,他再次求见秦孝公。

这次会见,公孙鞅开始畅谈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听时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公孙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

景监不得其解,事后向公孙鞅询问缘由。公孙鞅说,秦孝公意在争霸天下,所以对耗时太长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学说不感兴趣。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但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于是,他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

公孙鞅针锋相对地说:“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又有什么礼制可以遵循呢?伏羲、神农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礼制和法度都要根据时势来制定,法制、命令都要顺应当时的社会事宜,兵器、铠甲、器具、装备的制造都要方便使用。所以说,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

公孙鞅进一步阐述道:“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法度才兴旺,殷朝和夏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他们更改旧的礼制才覆亡的。既然如此,违反旧的法度的人,不一定就应当遭责难;遵循旧的礼制的人,不一定值得肯定。国君对变法的事就不要迟疑了。”

秦孝公最终采纳了公孙鞅的意见,决定在国内进行变法。公孙鞅在这次变法之争时提到的“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成为当时的秦国政治的指导原则。

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公孙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经过了两次变法后,秦国产国力逐渐强大。河西在秦穆公时,曾是秦国的土地,秦穆公去世后,有一次秦国和魏国交战,秦国败,便把河西割让给魏国。

收复河西失地、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一直是秦献公和秦孝公两代国君的愿望。秦孝公继位后,更是将收复河西失地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所以,国力富强后,秦孝公便开始酝酿攻打魏国。

公孙鞅作为收复河西失地的主将,在战争中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及外交才能,使此战获得了胜利。秦孝公为了奖励他,遂封他为商君,食十五邑。从此,公孙鞅被称为商鞅。

商鞅的思想在他去世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门学派,名为商学派。商学派经过建立、开拓、发展、定型和后劲五个阶段,配合秦的历史,逐渐成为主宰秦国乃至后来的统一帝国秦王朝的思想主流。

商君书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有时也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

其中,徕民篇运用了“齐人有东郭敞者”的寓言,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和形象性。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录入史记·商君列传,用以表明商鞅的主张。

商君书文字虽然不多,但内容庞杂,其中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法治等等诸多重大问题,可谓洋洋大观,成为我国古代的法家经典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猜你喜欢
  • 孟郊《游子吟》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背景} 唐诗篇名。五古。孟郊作。见《孟东野集》卷一。题下自注:迎母溧上作。当于贞元十六年(800)任溧阳(今属江苏)县尉时,迎母有感于奉养之恩而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

  •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先生,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

  • 什么是散文

    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意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统说法,散文是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广义地说,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忆录

  • 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注释】 选自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川:大水。 不可防:不能堵塞。 弭(mǐ):消除。 塞:堵塞。 邦:城邦,国家。 倾:倒塌。这里指灭亡。 【赏析】 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这篇文章,根据郑国

  • 秋天的诗句和美文

    秋天在古代或者现代的文人眼里都是最好的景物,古代诗人以秋天为题赋诗,而现代文人用散文来赞颂秋天。你知道有哪些秋天的诗句和美文吗?  秋天的诗句  唐·李白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唐·杜甫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 青青一束艾叶

    青青一束艾叶“端午节,这是一个少了爱就不够味的节日,您缺少爱吗?请到数学组寻找爱吧,那里有多情的男人们镰割的、剪裁的适合您的爱,早

  • 《品读秋天》钟文散文赏析

    季节的轮回转换令气候的变化颇为神奇,昨天夏日的太阳火辣辣的,烤得大地一片烘热,令人觉得十分难受。而今天仅眨眼之间,时令已进入秋天,

  • 《先秦散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节选)》原文鉴赏

  • 克洛代尔,保尔作品分析

    【生卒】:1868—1955【介绍】: 法国著名诗人、戏剧家,后期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重要作家。生于埃纳省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其父是房地产

  • 《行宫·元稹》原文与赏析

    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