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汉魏六朝散文·贾谊·论积贮疏》原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汉魏六朝散文·贾谊·论积贮疏》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贾谊·论积贮疏原文鉴赏

管子曰2:“仓廪实而知礼节3:”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4。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6,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7;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8,岁恶不入9,请卖爵子10,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11,天之行也12,禹汤被之矣13。既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餽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14,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15;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 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注释】 1疏: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或“奏议”。2管子(?—公元前645年):春秋初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颍上(颍水之滨)人。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尊称仲父。他在齐国进行政治改革,使齐国国力大振,佐齐桓公“尊王攘夷”,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后人把他的著作以及别人依托的著作,辑成管子一书,共二十四卷。原本八十六篇,今存七十六篇。3“仓廪实而知礼节”:出自管子的牧民篇。廪,也是仓。意思是,人民生活富裕了,才能够有礼法的观念。4生之有时:生,指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受季节限制的。用之亡度:用,指消费。亡度,没有限度,亡,同无。屈:匮乏。5至纤:极细致。至悉:极周备。6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古代以农桑为本业,工商业称末业。7大命:指国家命运。泛:覆灭。振救:挽救,解救。8狼顾:狼性多疑,行走时常常回顾。这里形容人们看到天不下雨,就产生顾虑,怕闹灾荒。9岁恶:年景不好。10爵:指爵位。子:儿女。朝廷卖爵位,百姓卖儿女。11饥穰:饥:荒年。穰:丰年。12行:常道。13禹、汤被之矣。指禹时发生过长达九年的水灾,商汤时发生过长达七年的旱灾。14衡击:衡,同横。横行劫击。15罢夫羸老:老弱的人。

【今译】 管子说:“粮食充足了,百姓就懂得礼法。”百姓衣食不充足而可治理的,从古到现在没有听说过。“一个男人不种地,就有人受饥饿,一个妇女不织布,就会有人受冻。”生产有时间限制,消费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治理天下,极细致,极周备,所以当时的积蓄足以依靠。现在放弃农业这个根本的事,去从事不重要的商贾之事,这是天下最大的残(危害);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在增长,这是天下的最大的贼(危害)。残贼公开泛滥,没有谁来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来挽救。从事生产的人很少,而耗费的人却很多,天下的财产怎能不枯竭?汉朝自建立政权以来,几乎四十年了,公私两方面的积蓄少得令人痛心。失去农时而天又不下雨,百姓就产生顾虑;年景不好,纳不了赋税,朝廷就出卖爵位,百姓就出卖儿女,已经听说上述情况了,哪里有身为皇帝而不感到危险呢?人世间有荒年和丰年,乃是自然常有的现象,禹、汤都曾经遭受这种灾害。假如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的地区发生旱灾,朝廷拿什么来救济呢?突然间边境发生紧急情况,千百万的士兵要去抵抗,朝廷拿什么发放粮饷呢?兵灾、旱灾相互侵袭,社会上财富非常缺乏,有勇力者聚众横行劫击,老弱的人交换子女而食;政治没能完全上轨道,远方有想夺取天下的人,一并都起来。于是皇上恐慌起来,那还来得及吗?

积蓄存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货有富余,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凭它来进攻,则可以夺取;用它来防守,可以守得牢固;用它来作战,会取得胜利,用它来进行外交,会怀柔敌人,并使远方的人来归附,没有招而不到来的,如今驱使人民都来从事农业,使天下人各食其力,使商贾游食的人都从事农业,那么蓄积便会充足,人们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使天下富足,却竟然造成这种使人危惧的局面。我私下为陛下惋惜。

【总案】 汉文帝时,存在着三大危机:对外来说,匈奴不断地在边境侵扰;在国内来说,有同姓王的酝酿叛乱和粮食急待大量储备。贾谊著新书58篇,其中绝大部分内容都围绕上述三个问题。本文分三段。第一段阐明生产少而消费多,风俗奢侈而不重视积贮粮食,这些都会导致国家灭亡。贾谊用此来引起汉文帝对现状的警惕。第二段是承接上文阐明:为了对付自然灾害和突然发生战争,就更应加强粮食储备。其用意在于劝汉文帝要防患于未然。第三段,作者又从正面说明积贮粮食的重要性,即它对治国、安民有重大作用,最后文章归结到规劝汉文帝重视、提倡积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以农为本的指导思想。

猜你喜欢
  • 典故“东皇司春”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易纬通卦验》:震,东方也,主春分,出直震,此正气出也。 《尚书纬》:春为东皇,又为青帝。《楚辞 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王逸注:春宫,东方青帝舍也。《太平御鉴》卷十八引《月令》 曰:正月之

  • 刘禹锡《春日退朝》全诗赏析

    紫陌夜来雨,南山朝下看。戟枝迎日动,阁影助松寒。瑞气转绡縠,游光泛波澜。御沟新柳色,处处拂归鞍。

  • 白居易《酬梦得穷秋夜坐即事见寄》全诗赏析

    焰细灯将尽,声遥漏正长。老人秋向火,小女夜缝裳。菊悴篱经雨,萍销水得霜。今冬暖寒酒,先拟共君尝。

  • 四季景物古诗词(关于四季景色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四季景物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四季景色的古诗词,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全诗),推荐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各三首。*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

  •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名句】君当作磐石 ① ,妾当作蒲苇 ②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注释】①磐石:岩石。②蒲苇:蒲草和芦苇。 【释义】你应做岩石,我要做蒲苇。蒲苇坚韧如丝,岩石永不改变。 【点评】一个女子千古不变

  • 写北京明十三陵的诗词大全

    明十三陵,在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下。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

  • 白居易《宿紫阁山北村》全诗赏析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口称采造

  • 鲍照《舞鹤赋》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 鲍照 【原文】: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

  • 〔英国〕威廉·赫尔·怀特《大旱的消失》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英国〕威廉·赫尔·怀特 【原文】: 三个月

  • 十字古诗词优美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十字古诗词优美,内容包括十字唯美短句古风,十字古诗,有没有特别唯美的十字和十四字古诗词。十字唯美短句古风: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2、岁月不堪数,故人不如初。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4、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5、天下伤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