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顾志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清纪昀(公元1724-1805年)等编撰。这是我国封建时代最后也是最大的一部官修图书目录,它介绍了乾隆以前我国历代一万余种图书的内容和作者,评述了它们的成就与不足,对研究古代学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我国文化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
清王朝于1644年统一中国后,经过了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和乾隆初期一百三十年的统治,到了乾隆中叶,即出现了所谓“乾隆盛世”。乾隆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他认识到继承和发扬往古的封建道德文化,有助于长期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所以在强调武备的同时,大力提倡文治。安徽学政朱筠上了修书条陈后,乾隆立即采纳,付诸实施。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在北京设立四库全书馆,纂修四库全书。乾隆任命皇六子永瑢等十六人为总裁,纪昀、陆锡熊为总纂,陆费墀为总校,总裁以下官员共三百六十人,另有抄写人员三千八百二十六人。这部书工程浩大,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到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全书告成。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收有图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用毛笔白榜纸工楷抄写四部,分贮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的文溯阁和热河行宫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后又抄写了三部,分贮镇江的文宗阁、扬州的文汇阁和杭州的文澜阁。四库全书是清王朝的官修书,乾隆对于具有不利于封建统治和清王朝内容的图书,严加检查,大肆禁毁。在修书期间禁毁的书籍,全毁者二千四百多种,抽毁者四百多种。就是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不少因为文字触犯所谓忌讳,也遭到了窜改和删削。乾隆纂修四库全书,一方面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大量的古籍,对整理和总结我国文化遗产,是有贡献的,但另一方面,由于查禁并销毁了大批图书,对文献资料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鲁迅先生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见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这个批评是很中肯的。
四库全书卷帙浩繁,可称集我国古籍之大成。所谓“四库”,与“四部”是一个意思。早在西晋初年,荀勖主持整理皇家图书时,就创立了四部分类法,以后一直盛行不衰。公元721年,唐玄宗在两都(洛阳、长安)宫中修建了四个书库,分别储藏经、史、子、集四类书籍,这就是“四库”名称的由来。乾隆命名四库全书,是对前代修书的一个继承发展。依靠一大批著名学者如纪昀、戴震、邵晋涵、周永年、姚鼐等修成的四库全书,相当集中地反映了当时全国学术界的成就与水平,对以往的学术作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在目录学、校勘考订和辑佚等方面作出了新的成绩和贡献,推动了古籍整理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藏书事业和出版印刷业的繁荣,它的积极意义还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四库全书的总目录,由纪昀等人根据乾隆的旨意,将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所撰写的古籍提要汇编而成,它完全是以配合、补充和加强四库全书的宣传工作为目的而编写的。初稿完成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几经增改,于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写定,并由武英殿刻版印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外,还著录了未收入四库全书的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种,总计一万零二百五十四种。每一种书都撰有一篇提要。卷首有乾隆的所谓“圣谕”、四库馆臣所上的“表文”以及“职名”、“凡例”,记载了全书的纂修过程和编写体例。下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共十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共十五类;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共十四类;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共五类。每部各有“总叙”一篇,每类各有“小序”一篇,其中一些比较复杂的类再细分子目,部分类和子目后面还附有“案语”,用来阐明各种学术思想的渊源、流派、相互关系以及划分类目的理由。提要对每部书作者的生平事迹、著述渊源,书的内容、性质、版本、文字及其他方面的优缺点,都作了简括的介绍、考证和评论。当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反映的立场、观点存在许多问题,如明代李贽的藏书、续藏书是两部具有战斗性的反封建的名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污蔑藏书“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卷五十·别史类存目)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论衡一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攻击王充“其言多激,刺孟、问孔二篇,至于奋其笔端,以与圣贤相轧,可谓悖矣”。(卷一百二十·杂家类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问题,还表现在它消灭民族思想和树立清王朝统治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地位上。它删改了辽金元时期著作中有关反抗外族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对于明末著作的处理,更使许多优秀典籍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的编撰是清代目录学乃至整个文化事业的一大成就。它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目录学的方法和理论,著录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对图书的参考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编纂方法和形式上起了典型作用,推动了各种目录的迅速发展。乾隆以后,目录著作大量出现,呈现了繁荣景象。至于在编写提要的方法、方式上,它更成为后代同类目录的蓝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这以后一百多年文人学士读书也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就是从龚自珍到鲁迅一些进步和革命的人物,也把它看作是一部重要的工具书,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一直到今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了解我国古籍的版本源流,文字异同,著者事迹,仍是一部考证精详十分有用的目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版本很多,主要有1789年的武英殿刊本和1795年浙江翻刻武英殿本。后来的一切版本基本上都是从这两种刻本翻印的。现在通用的有1926年上海大东书局影印武英殿本(后附有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和陈乃乾编的人名索引)和193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后附有四角号码人名、书名索引)。解放后,1965年中华书局又影印了浙江翻刻本,更名为四库全书总目,书后附有四库撤毁书提要、四库未收书提要及四角号码书名及著者姓名索引。这是目前可供我们使用的最好的一个本子。
-
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淳熙五年(1178)正月,宋孝宗召陆游东归。二月,陆游离成都,顺长江东下,五月初到达归州,作《楚城》及《屈平庙》等诗。 关于“
-
《士信悫而后求知能焉。》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
经 春,王正月。 传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
-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长虹吐白
-
我与栋梁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相识。当时我们都是满怀激情的热血青年,对文学充满了并不知底的远大梦想。是因为爱好文学,更具体地说是因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岑参的诗句
【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出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山回路转,看不到你的身影 了,雪地上只留下马的足迹。君:你。【意思2】意谓山
-
旧事参差梦,新程逦迤秋。故人如见忆,时到寺东楼。
-
韩愈旧事: 宫中有要市外物,令官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直。贞元末,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阅人所卖
-
散文·方孝孺文《吴士》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