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左传全集《宫之奇谏假道》原文赏析与注解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左传全集《宫之奇谏假道》原文赏析与注解

宫之奇谏假道

(僖公五年)

【题解】

这篇文章通过对宫之奇谏假道和虞公拒不采纳而最终导致亡国之祸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宫之奇精辟的形势分析和准确的预见才华,同时也反映出了虞公的愚昧昏庸。

【原文】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13],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14]:“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15]。”对曰:“宫之奇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16],入自颠軨[17],伐溟三门。冀之既病[18],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19],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20]。”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注释】

[13]乘(shèng):这里指良马。

[14]公:指晋献公。

[15]存:在。

[16]不道:无道。

[17]颠軨(líng):地名,在今山西平陆北。

[18]病:受损。

[19]保:同“堡”,意思是修筑堡垒。逆旅:客舍。

[20]请罪:问罪。

【译文】

晋国大夫旬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良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晋献公说:“这些东西是我的宝贝啊。”荀息回答说:“假如能向虞国借到路,这些东西就像放在国外库房里一样。”晋献公说:“宫之奇还在那里呢。”荀息回答说:“宫之奇为人懦弱,不能够坚决进谏。况且他从小同虞君一起长大,虞君对他很是亲近。即使他进谏,虞君也不会听从。”于是,晋献公派荀息去虞国借路,说:“冀国无道,从颠軨入侵,攻打虞国溟邑的三面城门。我们讨伐翼国,翼国受到损伤,这也是为了君王的缘故。现在虢国无道,在客舍里修筑堡垒,以侵袭敝国的南部边邑。我们敢请贵国借路,以便向虢国问罪。”虞公答应了,并且请求让自己先去讨伐虢国。宫之奇进谏,虞君不听,于是起兵伐虢。这年夏天,晋国大夫里克、荀息率领军队会同虞军攻打虢国,灭掉了下阳。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1]。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22],寇不可玩[23],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24],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25],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26],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27]。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注释】

[21]表:这里是外部屏障的意思。

[22]启:启发,开端。

[23]玩:忽视。

[24]辅:车厢两边的甲板。

[25]宗:同宗。

[26]不从:不跟从他父亲。

[27]盟府:主管策勋封赏盟约的官府。

【译文】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外部屏障,虢国灭亡,虞国必定会跟着完蛋。不可借道给晋国而招惹它的贪心,对入侵别国的贼寇不能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已经够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存,嘴唇缺了,牙齿便受冷寒’,这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宗族,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太王的儿子。太伯没有随侍在侧,所以没有继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文王卿士,功勋在于王室,受勋的记录还藏在盟府。晋国准备灭掉虢国,对虞国又有什么可爱惜的呢?况且虞国能比晋国的桓叔、庄伯更加亲近吗?如果他们爱惜桓叔、庄伯,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但是却被杀戮,不就是因为他们威胁到晋侯自己了吗?亲近的人因为受宠而威胁到献公,还要把他们杀害,何况是一个国家对他造成威胁呢?”

【原文】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28]。”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29],惟德是辅[30]。’又曰:‘黍稷非馨[31],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32]。’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33],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34],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35]。”

【注释】

[28]据:依从,凭借。

[29]无亲:不分亲疏。

[30]辅:辅佐。

[31]黍稷:指祭祀用的谷类。

[32]繄:是。

[33]冯依:凭借,依靠。

[34]腊:年终时的祭祀。

[35]更举:再次出兵。

【译文】

虞公说:“我祭祀的祭品丰盛又清洁,神明必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下臣听说,鬼神并不是亲近哪一个人,而只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说:‘上天没有私亲,它只对有德行的才加以辅助。’又说:‘祭祀的黍稷不芳香,美德才芳香。’又说:‘百姓不能变更祭祀的物品,只有德行才可以充当祭祀的物品。’这样看来,那么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明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明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占取了虞国,发扬美德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于神明,神明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的要求。宫之奇带领了他的族人出走,说:“虞国过不了今年的腊祭了。就是这一次,晋国不必再次出兵了。”

【原文】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36]。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37],龙尾伏辰[38],均服振振[39],取虢之旗[40]。鹑之贲贲[41],天策焞焞[42],火中成军[43],虢公其奔[44]。’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注释】

[36]上阳:虢国都城,在今河南陕县南。

[37]丙:丙子。

[38]龙尾:指尾宿,为苍龙七宿之六。伏辰:指日行至尾,光为日夺,伏而不见。

[39]均服:戎服,黑色。振振:盛貌。

[40]取虢之旗:古战以取得对方旗为荣,取旗即获胜。

[41]鹑:鹑火,柳宿,为朱鸟七宿之三。贲贲:状柳宿形状。

[42]天策:傅说星。焞(tūn)焞:光盛貌。

[43]火中:指鹑星出现于南方。成军:勒兵整旅。

[44]其:将要。

【译文】

八月的一天,晋侯包围了上阳,问卜偃说:“我能取得胜利吗?”卜偃回答道:“能够取胜。”晋侯问:“那是什么时候呢?”回答说:“童谣上说:‘丙子日的清早,龙尾星为日光所隐;军服整齐威武,夺取虢国的大旗。鹑火星快速飞行,天籁星很昏暗,鹑火星在中的时候,可以进行军事行动,因为虢公将要逃跑。’这个日子恐怕在九月底十月初吧?丙子日的清晨,日在龙尾星的位置,月在天策星的位置,鹑火星在当中,一定是这个时候。”

【原文】

冬十二月丙子朔[45],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46]。师还,馆于虞[47],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48]。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49]。

【注释】

[45]冬十二月丙子朔:此用周历,即夏历十月初一。

[46]京师:王城,周都城,即今河南洛阳。

[47]馆:客舍。这里作动词,意为居住。

[48]媵:陪嫁。秦穆姬:晋献公女,秦穆公夫人。

[49]职贡:职役赋税等。

【译文】

冬季,十二月初一,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亡到京城。晋军返回途中,在虞国住宿,趁机袭击灭掉了虞国。晋国人抓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员,但没有废弃虞国的祭祀,并且将虞国的赋税归于周王。

【原文】

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50],且言易也[51]。

【注释】

[50]罪:责备。

[51]易:疏忽,轻率。

【译文】

所以春秋记载说:“晋人执虞公。”这是责备虞国,认为它对借道这件事情太草率了。

【评析】

晋国第二次再向虞国借道的时候,没有给虞国什么好处,而是直接提出,且还很理直气壮。俗话说吃人嘴短,虞公以前接受过贿赂,所以这次也不好开口拒绝,于是就引出了宫之奇的劝谏之辞。

首先宫之奇分析了当前的局势,用车和人体相关组成部分互相依存,来比喻虞、虢两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同时也指出,晋国再一次向虢国借道,实在是太目中无人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而应向对待强盗一样加以戒备提防。宫之奇的主张非常清晰,虞应该联合虢一起来抗晋,而不是给晋国提供灭虢国的方便。他是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三国之间的关系的,指出“虢亡,虞必从之”的悲惨结局。

宫之奇的劝谏以祭祀活动来结束,虞公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接着,宫之奇又以祭祀的日期预见虞国肯定会走上灭亡之路。宫之奇是位智者,他赶在虞国灭亡之前全家逃离,不肯当亡国之民。后来事情的发展恰如宫之奇所预料的那样,晋国在消灭虢国以后,返回途中顺道把虞国也灭了,虞公成了阶下囚。曾经是不可一世的国君,一朝变成随他人之女陪嫁的奴隶,这种天上、地下的巨变,不能不使人感慨万千。这也应了那句老话:“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猜你喜欢
  • 《海边的黎明》俞前散文赏析

    2006年12月的一天,澳洲时间早晨五点,也就是北京时间早晨三点,我独自站在澳大利亚布里斯本黄金海岸南太平洋的海滩上。原本与同伴相约来看

  • 范仲淹《书海陵滕從事文会堂》全诗鉴赏

    东南沧海郡,幕府清风堂。诗书对周孔,琴瑟亲义黄。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德星一相聚,直有千载光。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笙磬得同声,精色皆激扬。裁培尽桃李,栖止皆鸾皇。琢玉作镇

  • 《满天星》张戎飞散文赏析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稚嫩的童声从身后传来,我像被施了魔法,站在那里移不动脚步。心

  • 古诗词80首归类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80首归类,内容包括80首古诗分类,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分类,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古诗分类。古诗分类集锦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

  • “狗百岁”的意思,出处,故事

    在苏北许多地方,成年人听到小孩子打喷嚏,总要说一声“狗百岁”。百岁: 是祈愿安康长寿的意思。这一习俗要从给孩子取贱名说起。 从前老百姓没有文化,认为贫穷是命里注定,灾难是天神的惩罚。“人穷最怕病来磨”

  • 陆游《度浮桥至南台》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陆游《度浮桥至南台》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②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③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④ 【注释】 ①此诗作于绍兴二十九

  • 白朴《清平乐·朱颜渐老》阅读答案

    白朴的《清平乐·朱颜渐老》描绘了一个美丽女子的渐渐衰老,以此唤醒人们珍惜青春年华的意识。诗中表达的思想深刻,文字优美动人。阅读后,我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不可追回,应当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同时,这也是对美的一种追求,美丽是不同时间段的气质。

  • 《一春屡有阳明之约雨辄尼之将旋幙侍外舅来游赏析》

    【原题】:一春屡有阳明之约雨辄尼之将旋幙侍外舅来游邂逅二羽衣一能参上道一能知天丹竟日留话喜赋二解时清明日也

  • 汉平七国之乱

    【说明】 《通鉴》 卷十六记载了汉平七国之乱。 公元前154年发生的西汉皇朝平定七国叛乱,是一场汉朝反对藩国搞分裂闹叛乱的封建统一的战争。 刘邦在兴建西汉皇朝的过程中实行郡国制,一方面设置郡,由中央直

  • 《韩非子·备内第十七》译文与赏析

    备内第十七 【题解】 所谓“备内”,即提醒人主防备来自家庭内部如后妃、太子等的弑夺,文章指出,君主和后妃、诸子之间都存在利害关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