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送灵澈上人》古诗词鉴赏
作者: 童继红崔承枢魏惠明
【原诗】:
苍苍竹林寺(2),杳杳钟声晚。
荷笠(3)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原诗作者】:刘长卿
【导读入境】:
黄昏时分,我的好友灵澈就要离开我了。举目瞭望,只看见前面一片苍苍山林掩映下的竹林寺,那是你归去的地方吗?正在这时,倏忽间,从竹林深处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朋友啊!这钟声是在催促你吗?你离开我独自走了,身后的斗笠带着落日的余晖,越走越远……。在青郁的远山间一个孤独的人在行走。
【赏析】: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首先,这首诗意境深遽,情景交融。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也句句写情。尤其是后两句,初看是写郊野的向晚景色,实则寓含诗人对灵澈的深挚友谊。写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
其次是此诗炼字和炼意上的融会。诗中的“带”字,可说是此诗的诗眼。不仅带出“夕阳”和“荷笠”之间的关系,展现出一幅夕阳离人图,更是诗人感情的彩练把他和老友之间的深情紧紧联结起来的。朋友远去,落日情深。诗人送行,斜阳也送行。诗中离别的情感,全由这一“带”字来体现。另一个是“独”字,更是写出了诗人、友人,各自归去的孤独心情。这是何等的笔力,何等的含蓄,这炼字和炼意的高度融会,使这首离别诗传诵不衰。
【思考题】:
诗人用怎样的感情描写灵澈山人的背影?
-
春 子规啼②,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③,则见双燕斗衔泥④。 夏 俏冤家,在天涯⑤。偏那里绿杨堪系马⑥。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⑦。蛾眉
-
[宋]马定国 苏黄不作文章伯,童蔡翻为社稷臣。 三十年来无定论,到头奸党是何人? 马定国生前正值宋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自顾不暇的时期。当时朝廷内部政治腐败,佞臣专权,政治改革朝秦暮楚,新旧两党争权夺利
-
这首词是吴文英又一首思念离人之作。“红衣”写眼前景物,兼指离人之衣;引起无限思念。“殷云”、“明月”对仗句写景清新明快,更蕴秋愁别意。下阕两层,一层写梦见恋人愁客;二层托梦吴鸿捎去消息。“吴鸿好为传归信”,其实是说消息再也不能送达,佳人
-
【原题】: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时年五十予以正月二日游曹源庵年五十有二矣慨然书示同行
-
1、这首诗作于清朝统治逐渐巩固的时期,作者以落花喻抗清志士,表示了不随波逐充向清朝屈服的顽强意志。2、"江南"二句:以暮春花落情况,喻志士失散和凋谢。春老,春匪。红稀,枝上的红花稀少。残英,落花。3、"燕蹴"二句:隐喻在清朝控制、摧残下,志
-
驾部员外郎李君宗固,景祐中良吏也,守汉州。有道士尹可元,精练善画,以遗火得罪,当死。君缓其狱,会赦,获免,时可元年八十一,自誓且死必为李氏子以报。可元既死二十余年,而君子世昌之妇,梦可元入其室,生子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上语文课内古诗词,内容包括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所有古诗,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内全部古诗文。古诗如下:【观沧海】东汉 曹操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zhì)。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梦境与现实之间 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只身打马过草原。草原之上,艳阳高照,鹰击长空;彩蝶翩翩,繁花正怒。我把太阳装进我的行囊
-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朝来梅雨霁,青青好。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作品赏析【注释】:辛弃疾的这首《感皇
-
黄山,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区是中国名山之一。本名黟山,因传说为黄帝栖真飞升之地,故唐代改名黄山。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胜,被称为黄山四绝。 在宋词中,写黄山的作品不是很多,而写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只有汪莘这首词,可谓不可多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