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蒿里
无名氏
【原文】
蒿里[1]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2]。
鬼伯一何相催促[3],人命不得少踟蹰[4]。
【注释】
[1]蒿(hāo)里:魂魄聚居之地。
[2]无贤愚:无论是贤达之人还是愚昧之人。
[3]鬼伯:主管死亡的神。一何:何其,多么。
[4]踟蹰(chí chú):逗留。
【作者介绍】
此诗作者不详。
【赏析】
“蒿里”,一词,有两种意义:一是地名之称,本山名,在泰山之南,为当地死人之葬地。汉书·广陵厉王传:“蒿里召兮郭门阅,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颜师古注曰:“蒿里,死人里。”二是指古代丧歌:人死后,送丧时所唱的一种歌曲名。崔豹古今注曰:“薤露蒿里,泣丧歌也。本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以“蒿里”作为丧歌之名称的,极可能开始于田横门人,谯周法训曰:“汉高帝召田横,至尸乡自杀。从者不敢哭而不胜哀,故为挽歌以寄哀音。”但这首丧歌是否为田横门人所作,还是值得怀疑的。
全篇四句,两两设为问答,如随口吟唱,联类成篇。
歌的开头提出疑问:“蒿里谁家地?”疑问的提出在于下一句:“聚敛魂魄无贤愚。”人间从来等级森严,凡事分别流品,绝无混淆,似乎天经地义。所以人不解:这“蒿里”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那里为什么不分贤愚贵贱?人间由皇帝老子、王公大臣及其鹰犬爪牙统治,那么,这另一个世界是“谁家”的天下,归谁掌管呢?人活着的时候绝无平等可言,死后就彼此彼此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后两句“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是说“鬼伯”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一旦他叫你去,你想踟蹰一下也不可能。“催促”得那样急,到底为的是什么?求情祷告不行,威逼利诱也不行。人间的万能之物——权势、金钱在这时候完全失去效用,不能代死。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呢?看来,“鬼伯”是最公正廉洁的。然而,他可敬却不可亲,没有人不怕他。不管凤子龙孙,也不管皇亲国戚,他都是一副铁面孔,绝不法外开恩,也不承认特权。无论什么人,都对他无计可施。
这首歌的主旨是否定人生,表达了一种极端消极无为的思想。这是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局限,其认识还不能离开唯心论的前提。
-
杂怨 作者: 聂夷中 【原
-
智莫大于阙疑,行莫大于无悔。|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智莫大于阙疑,行莫大于无悔。》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以廉洁可以自成。》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姚范《山行》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这首诗描写春天山野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诗人欣赏自然美景时的愉快之情。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诗
-
相逢俱叹不闲身,直日常多斋日频。晓鼓一声分散去,明朝风景属何人?
-
【原题】:汉阴县驿有连理山茶旧尝远送上官扰及百姓极条槎牙邻集资戕贼乾道初有使者沮其事今婆娑蓊蔚为邑壮观因见何令壁间所书赋二十八字
-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欧阳修·秋声赋 欧阳子方
-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贾岛的诗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上一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下一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翻译:
我在松树下询问小童,他说师傅去采药。
只有在这座山里,云雾深重,我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苏轼《假山》全诗鉴赏
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
-
王禹偁 陌上纷披枝上稀,多情犹解扑人衣。 双成洒道迎王母,十里濛濛绛雪飞。 王禹偁的《咏杏花》是一首状景寄情的七言绝句。 首句状写杏花在田间小路上纷纷扬扬地披落着,杏树枝上的花朵稀疏了。这是近景实写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