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寺的秋》周火雄散文赏析
我聆听这里的声息。我放下一切不该惦记的,安静地欣赏这一切。我甚至坐在通天路的条石上,俯瞰寺院黑魆魆的屋顶,看鸟儿轰隆一声飞起,它们一会儿成团向东,一会儿成团向西,一会儿消逝在无边的空濛。
雨后的东山古道沉寂如初。它的洁净和静美是我始料未及的。没有浮尘,没有人踪,干净的石板路上零星散落着叶片,很新鲜,很明亮。我甚至看到鲜红的脉络,纵横贯通在叶面上。叶,秋叶,季节留在人间最真切动人的作品。它们是独一无二的,你模仿不了它们的神态,你破译不了它们的心语,它们以最美丽的方式点缀在岁月的封面,叫人惊魂,叫人叹为观止。
为了写作水墨东山,两年前,我曾经多次徘徊于这里。我带着馒头和水壶,走走看看。那时候是早秋,天气格外炎热,树叶刚刚开始显黄缕。我坐在二天门的围栏上,整个山野一片静寂。鸣虫的声息忽强忽弱,忽远忽近。很少见到的乌鸦像是恶作剧的孩子,忽然在后面发一声喊,一惊一乍......
秋风吹不乱石塔的纹理。东山古道两侧散布各式各样的石塔。它们是大和尚留给后世最美的艺术作品。在路边,在树林,在洼间,在山岗,它们星子一样散布,没有话语,甚至没有文字记载。但是,它们是有生命的,它们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的存在。史料记载,佛塔又称和尚坟,也就是有造诣的大和尚圆寂后掩埋的地方。
大和尚圆寂后,保持坐姿长眠在大缸里,缸的上面倒扣同样大小的缸,埋入泥土,然后在泥土上造塔,以示纪念。
从五祖弘忍至今,五祖寺经历过八十多任方丈,加上修养绝佳的大和尚,身后有享受造塔资格的大约百余人。那么,遍布五祖寺山前山后包括东西塔林以及李家塔林在内的佛塔就有百余座。
我在东塔林漫步。我向禅界的先贤行礼。青灯古卷,一息向佛的念想导引生命在禅的道路攀援。生命寂灭,精神留存,回归的幽曲在塔林回荡。
愈接近寺庙,树林愈茂密。枫树、松树、柏树、油桐蓬蓬如盖。林间混合树木青草和枯木的味道,阳光不屈不挠地透过树枝的缝隙漏落下来,把青石古道打成一地斑斓。
太阳下的密林间,竟然这么清香自然。
挂在半空中的一棵枯木、盘在路边几十米长的老藤、直指苍天的笔直大树,构成了山区的古朴之色。
很多的攀援植物,它们依附在高大的乔木上,茂茂盛盛,无遮无拦,它们披挂着,仿如绿色的袖珍瀑布,让人耳目一新。山里的景致真的是美不胜收。
秋已渐深,叶色一片火红。风捎来秋叶,一片片留存在石板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我知道,这是一条非凡的路。不是吗,无论是开山佛祖,还是文照千秋的巨星,他们无一不把脚印在这里留存。
638年,南海新州(今天的广东新兴县)诞生了一个瘦小的生命。这个苦孩子就是幼年的慧能。
十二岁,一个做梦的年龄,每天星星还在眨眼,母亲已然叫醒了他。捎带上干粮,捎带上饮水,慧能就和邻居的壮劳力踏着满地的露水上山了。
二十四岁那年,慧能把一担柴挑到集市上。
他看到一群人围拢在一起,于是,也踮起脚往里面张望。透过人的缝隙,他看到有人在读一部书。这人在读什么书呢,这样津津有味。
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居然领会了书的含义和韵味。这是多么奇怪的事情。事后,慧能知道,这部书就是金刚经。
将母亲托付给亲戚,第二天,他就踏上了北上的道路。
一路风尘,一路饥渴,但是,没有任何艰难能阻挡慧能北上的信念。
步了秋韵,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走在这条石板路上。这一刹,他心如止水,灰心丧气。多少日子,他很少说话,偶尔被问起,就慨叹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于是,一颗向佛之心在自由滋长。便有了五祖寺之行。
“生死涅槃,犹如昨梦;菩提烦恼,等似空花。”他朗诵圆觉经里这一句,顿有所悟,细密的心思浮泛起来。
在五祖寺逗留了几日,与长老交流了很多,他觉得心头的迷雾变得清淡了,曾经迷失的内心亮堂起来。
一张素笺铺在了青石古道。小沙弥为他磨好了墨。站在青石古道的顶端,白居易放眼黄梅,只觉视野开阔,心旷神怡。那一刻,荣辱兴衰全抛到脑后,他的心里只有快乐和诗情。思索片刻,他挥毫写下了:
直上青霄望八都,白云影里月轮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这首诗既是对佛祖伟业的赞叹,也是对自己不济命运的抱怨……
经过岁月和无情历史的磨砺,以及多少代人血和泪的侵蚀,青石古道不断粗糙、光滑,光滑、粗糙,甚至出现断裂,那一缕沧桑早已掩去王侯将相足下的辉煌、文人异士履间的奇异,日益坑洼,只有道旁的綠草岁岁枯荣,述说生命的不屈和顽强。
一位青年诗人面对青石古道,以赞叹的口吻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这青石铺就长满青苔的古道
纯真童谣唱起的地方
看到你
我麻木僵硬的心
柔软了一下
仿佛看见
青青裙裾开满密密匝匝百合
乌黑发梢缀满等待成熟
容颜如花的女孩
在这嬉戏追逐……
啊,秋,这是五祖寺的秋。在寺院,在回廊,我看到一树树秋色,灿烂斑斓,微笑如春。穿行在殿堂,在檀香的醺染中聆听悠扬的钟鼓,偶尔一回头,竟然看到一树秋叶,啊,是秋花,烂漫在回廊外的空地。
是秋风醉了花草树木,还是花草树木醉了秋风?
一群黛色鸟儿飞起在殿堂的屋脊上。秋空全是鸟的呼唤。
秋日的通天路更加幽静。石阶似乎还带着雨露,上面还飘散着雨点的气息。路侧的竹还是一片翠绿。一片翠绿,那是竹海的世界。我听到竹叶在喃喃低语。鸟儿在永无止境地翻译这一切。仿佛一部厚重的绿色的书,打开来,一股子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呵,还有缠绵的歌唱。要去除内心的烦躁吗?要轻抚最柔和的静美吗?到五祖寺院来,到通天路的竹海来。
石阶。青苔。红叶。
钟鼓。祈祷。鸟鸣。
阳光落下来。世界温暖一片。
一个小沙弥行走在石阶上。他是人间的孩子。但是,他是人间的孩子吗?生死轮回,千年一梦。我仿佛看到年轻的大和尚盘坐在讲经台上,他的声音穿过岁月,穿越凡尘,引导成千上万的出家人在无字天书上攀登。
“上接达摩一脉,下传能秀两家。”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个创世神话。一个继往开来的属于东方中国精神世界的金字塔。
秋阳格外艳丽。俯瞰山下,屋宇庄严。就在这片殿堂外,无边无际的火红点燃了秋日的情怀。仿佛一双金色的手托举着寺庙,托举着人间最为金贵的宝藏。这是季节的馈赠,更是岁月的精彩演绎。
五祖寺的秋,绚丽在季节深处。
-
谈迁矢志编《国榷》谈迁是明清之际一位著述谨严、卓有成就的历史学家。虽然谈迁家境贫寒,但自幼就酷爱历史,而且这种独特的兴趣随着年龄的
-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①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
-
江花已萎绝,江草已销歇。远客何处归?孤舟今日发。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共是多感人,仍为此中别!
-
宋·陆游余年十七八时,读摩诘诗最熟2,后遂置之者几六十年3。今年七十七,永昼无事,
-
道人少贾海上游,海舶破散身沉福黄金满箧人所寄,吹簸偶得还中州。羸身归金不受报,祗取斗酒相献酬。欢娱慈母终一世,脱弃妻子藏岩幽。苍烟寥寥池水漫,自玉菡萏吹高秋。夜燃◇子煮山药,忆此东望无时休。塞垣春枯
-
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 ① 之盗也与?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 注释 ①窬(yú),在墙上或门上打洞。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会装模做样以虚伪的表情来亲近别人。如果感情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出处】 唐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翻译】 乌云将太阳遮蔽了,所以无论如何都望不见长安城,这种情景使得我心情日益沉重,内心的忧愁也更深了。 日是比喻天子;而遮住太阳的浮云是指朝廷中的恶臣。当时作者李
-
“人家说了再作,我是作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作,我是作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三十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
-
【3924】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刘国伟译,中华书局,30万字,2016年1月第1版,30元)△共十卷。故事以苏格拉底下到比雷埃夫斯为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