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纹波《李纹波的诗》
醒来
醉后,遭遇一树呼喊的桃花
却不见桃花一样的女子
这个匍匐在尘世的过客
只是闯进女子一样柔软的暮色
醉来过后
他的孤独已经生锈
而那些斑驳的孤独,形同虚设
回到六月
还在浮世漂泊
我的蔚蓝的梦呓里
一滴烫人的麦子滚落
而此刻的故乡,开始灼烧
短浅的荒草成灰,辽阔的事物疯长
当风拂过山麓,吹过麦浪
麦浪掌心覆垄的时候
我要赶回,马不停蹄
一只鸟能挟持了我的目光
站于高处,俯看一场金色的风暴
傍晚,从火烧云里取出刀剑
我要从火烧云里取了出刀剑
管他是楚汉的战火,还是晚唐的烽烟
像把一块滚烫的铁,放进水中
成飘绕于岸的薄雾
还要从我的唇上取出刀剑
从一群人的舌尖上,取出刀剑
一个人的夜晚
夜晚总是早早来临
窗外的虫鸟失声,剩下一冬耳鸣
翻开一页诗,懒洋洋地读
也许,我是这个村庄的夜晚
唯一读诗的人
忽然想起了什么
突然从冰冷的被窝里爬出来
打开手机,我要看看
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
巷子
小时候,我跟在父亲身后
走在巷子,这巷子太长
父亲出殡那天
走在父亲灵柩前面,巷子太短
此刻这巷子
抽打我,抽打父亲扑倒的背脊
深夜,一个陌生电话
深夜,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电话那头,直呼我的乳名
已多年没有人
在电话里这样喊我了
这声音很熟悉,但我不能胡乱猜测
“喂,你是?”
是从未联系的远房三叔
他说他家刚杀了只羊,要我立即赶回去
老家的路太远
只好谢绝了他的邀请
挂断电话,忽然还觉这种感谢不够
就按住这个号码
在新建联系人栏慎重地写下:“李大国”
点三次保存,像留住一个故乡的印记
那些春色,有毒
那些红的黄的紫的
粉的蓝的与绿的……
都是致命的诱惑
那些放荡的追逐,妖娆的炫舞
撩人的歌声,我就要窒息
想要远离侵袭
最好的方式是捂住耳朵
蒙了双眼,静坐
想平静地安抚孤独和躁动
而我的魂早逃向窗外
仅剩填满春色的,溢出幸福的躯壳
我渐渐爱上落叶
我渐渐爱上落叶
它不仅仅是
被摘下的秋天的隐喻
顺风而来随风而去
忽远忽近,忽高忽低
去哪儿都可以
我渐渐爱上落叶
让一秋的心事爬上高枝
挽风而舞,或顺水而下
在低处,我摘下面具
或放声大笑,或把抱头痛哭
李纹波
笔名冰山,1978年出生于贵州绥阳。鲁迅文学院第五届西南作家班学员。作品曾在星星诗刊、十月、中国校园文学、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等刊物发表。
-
心中的格桑花我承认我是因为它的名字才喜欢上它的我在西藏见过那么多花可我真不知哪一朵是它藏民说美丽的花就是格桑花由此推斷那些盛开在拉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
-
这是一首写秋声的词,也是一首写离人愁绪的词。上片主要写秋声。古典文学中写秋声的作品早就有了,而自从宋欧阳修成功地写出了《秋声赋》之后,诗文中描写秋声的就更多了起来。
-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剩碣石岁峥嵘,天地日蛙黾。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虽蒙换蝉
-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出处】唐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意思】潜心绘画竟然不觉老年将 到,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 样淡
-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是李白的一句诗,意思是现在的人们无法见到古代的月亮,但现在的月亮依然会照耀着古代的人们。上一句应该是描述现在的人们无法见到古时的月亮,下一句可能要表达出现在的月亮依然照耀着古代的人们。这句诗通过时间的变迁与连接,展现了月亮寄托着人们对古代的思念与缅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古代和现在人们对月亮的共同情怀,通过月亮的传承与传统连接起来,让人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
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民之所乐民强,民强而强之,兵重弱。民之所乐民强,民强而弱之,兵重强。(《商君书·弱民》) 【译文】 用政治措施建立民众所憎恶的东西,民众的
-
形容诗歌形象地描写景物,使读者如置身图画中;画里富有诗意。 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的绘画,以人物故事为主,山水画是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唐代开元年间,有位山水画家叫王维,字摩诘,他不但擅长画画,诗也写得很美
-
昔时与可墨竹,见精缣良纸,辄愤笔挥洒,不能自已,坐客争夺持去,与可亦不甚惜。后来见人设置笔砚,即逡巡避去,人就求索,至终岁不可得。或问其故,与可曰:“吾乃者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