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鉴赏
作者: 张俊山
方敬
谁都觉得羊是可爱的。它在青青的草地上放牧,一身白茸茸细软的毛,尖下巴上长着一撮胡须,头两旁一双翘翘的小角,欢跃着或者蹲着,有时咧开嘴咩咩地叫……好一个天真无邪的生命。
羊使人想到纯洁。
它更使人想到古代冰雪的胡地里那象波浪似的起伏着的大群羊,那灵魂象冰雪一样洁白,守节十九年如一日的老牧羊人。是的,提起或者看见羊,就会想到他,他坚贞的意志,他的一片丹心。他被羁在北海边的穷愁寂苦显托出他人格的磊落,值得古今歌颂。我小孩时候唱着当时流行的赞美他的歌曲,我心里就对他怀着深深的礼敬。那些羊把他的身世装点得更加悲壮,烁亮,而与他一同不朽了。因而羊也就能使我们想起崇高的东西。
在圣经上羊是替人赎罪的呵!
每天清晨,当我看见那贪吝的邻妇把羊头抵在墙上吸血似的挤着奶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我们现代有句名言:“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我家乡流行着一句俗话:“羊毛出在羊身上。”我虽然没有看过剪羊毛,但是羊自古以来总是被牺牲的。
羊是温和、柔顺而驯良的,然而,你瞧,“它也会有翘起角来的日子哩。”
生活中有强者,也有弱者。弱者总是受人鄙视的;“弱内强食”、“恃强凌弱”,也往往被人们视为生存竞争的自然法则而得到默许。然而,诗人在这里却写出了关于弱者的翻案文章,他充满崇敬地为弱者献上了一曲颂歌。
“羊”就是弱者的象征,它生性“温和、柔顺而驯良”,从长相到行为都是“一个天真无邪的生命”。可是,诗人讴歌的不只是它这标志着善良的一面,他对“羊”有更深的洞察和理解。“羊”不仅“使人想到纯洁”,更使人想到他的忠贞。苏武牧羊的故事,在这里具有双重的歌赞意蕴。它既是对忠贞报国、不辱使命的那位古代名人的颂扬,也是对伴随这位使节渡过艰困岁月的羊群的赞美。二者的品质是相通的,因此,“羊”也是“崇高的东西”。至于在圣经里羊替人赎罪,在生活中羊“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并且供给人们羊毛,“总是被牺牲的”,同样不啻为舍一己而为苍生的奉献精神。“羊”既然有诸多美好品质,就应受人尊崇,可是事实上它总是处在弱者的地位,被人享用以至宰割。但是,羊就永无反抗的表示么?不,“你瞧,‘它也会有翘起角来的日子哩。’”这最后的一笔,石破天惊,让人看到了“羊”的另一种形象。它暗示出“弱者”的忍耐和容忍也是有限度的,强者的久行不义必然激起弱者的反抗,事物的辩证法总是这样无情。无疑,诗篇歌颂“弱者”并非首肯其万劫不复的软弱,这是另有着眼,也另有期望的。联系于诗人生活的黑暗时代,不难看出他的寄托。那么,诗篇不也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深长意味么?如果说灯还只是诗人对个人生命体验的表现,诗情的天地不免狭窄,那么,羊就有了广阔的社会内涵,它表明诗人的视野已经随着时代的进展而突破了“自我”,投向人民大众的现实处境了。
诗篇的象征手法相当圆熟。落笔于“羊”,寓意在人,诗情的寄托十分自然。篇中紧紧围绕着“羊”运笔,连一处人与羊的比喻关系都未曾出现,然而其意旨所归又是着着在人世,在社会,这全然是一种象征构思了。由于这个艺术特点,诗篇就显得含蓄幽微,耐人寻味。艺术家的这种弦外之音,往往于“不着一字”时让人听得明白,因此,它也就“尽得风流”了,其神韵不是更能唤起人们会心的微笑么?
不要一味鄙薄“弱者”吧!请看他精神中崇高的一面,也请莫忘记他“会有翘起角来的日子哩”。
-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其笃行则信义惠和,意罄如也。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俯眉暂仕,历国常侍员外
-
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重要事件。该事件发生在1949年,正值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之年。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国民党政府在二战期间购置的一艘重要运输船。然而,在1949年初,国共内战形势逆转,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使得亚罗号成为政府重要资产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马神甫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马神甫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的
-
【注释】:又作章谦亨作鹅湖山在今江西省铅山县境内 。 作者于绍定(1228 — 1233)初年曾在此任县令 。这阙词大约写于此时。这阕词 ,给人印象最深的当是它的构思。“云藏鹅湖山”本是极平常的自然现象,但出现在作者笔下,劈头就是“被谁偷了
-
这是全书中较为精彩的篇章之一。见于 《西游记》第27回。这一回,以其思想上的启迪意义和艺术上的巨大成功,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颂。 这一回从三藏师徒告别镇元子、继续西行起笔,生动地、有层次地描写了孙悟空与善
-
作品首先劈空而来,营造出一个禅境。这里不写投宿的过程,也免去了入禅的经历,直接写见闻感受。竹窗闻远水,水声若有若无;月出似溪中,月色若隐若现。这是迷蒙而优美的月夜景色,也是那不可捉摸的禅境。接着写寺院特有之事物:香、幡,描写中,语带禅机
-
道教炼养著作。一卷。唐司马承祯撰。约成书于中唐开元年间。 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生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卒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为陶弘景再传弟
-
伯阳仙家子,容色如青春。日月秘灵洞,云霞辞世人。化心养精魄,隐几窅天真。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
-
李珣,在花间词派中是位很有特色的词人。以小词为后主所称赏。前蜀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这首词《草堂诗馀别集》著录时,调下有题《巫峡》,又注:“一作《感怀》”,含思凄绝,很可能是后期的作品。 《巫山一段云》,当和《巫山女》、《高唐云》
-
《诗经》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
-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出处】唐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 【意思】这位朋友约定好来山寺夜寝,我抱琴在萝径上等候他光临。 【全诗】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唐].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