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柘枝舞
柘枝舞
唐代著名“健舞”之一。原是西域民间舞。唐人说柘枝舞赋说: 原是郅支 (即今中亚江布尔一带) 地方的舞蹈。传入中原后,曾风靡一时,广泛流传在京都长安、潭州 (湖南长沙)、江苏杭州、四川等地。舞者身穿柔软贴身的绣花罗衣,宽领窄袖,细腰束着花带及珠翠饰品,头戴缀珠花帽,脚穿锦靴,服装颇具民族特色。伴奏以鼓为主,唐诗有“柘枝一出鼓声招”句。舞姿变化十分丰富,时而婉转绰约,婀娜柔美; 时而矫捷奔放,开朗明快。舞袖时而低垂飘拂,时而扬臂揎袖。舞者无骨般柔软的下腰动作,令人惊叹不已。柘枝舞在中原长期的流传中,出现了专门表演此舞的艺人“柘枝伎”。表演形式也随着中原人的审美要求,逐渐发生变化。原为女子独舞,后发展成二女伎表演的双柘枝。另外,舞曲也有所变化: 健舞柘枝属羽调,软舞屈枯枝为商调。表演时,两个女童先藏莲花中,花开后,再出来相对舞蹈。舞童头戴带有金铃的帽子,转舞起来,金铃发出清脆的响声。唐人赞叹此舞十分雅妙。到了宋代,宫廷队舞“小儿队”中还有柘枝队舞,贵族之家也有伎人表演柘枝舞,仍受到人们的欢迎。这是宋承唐舞的例证之一。
-
【名句】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即使仅给过一顿饭的恩惠,也一定报答;纵然只有瞪一眼的怨恨,也必定报复。说明恩怨分明,小恩小惠,小怨小恨,都要回报。
-
《梅花·旅馆梅花》咏梅花诗鉴赏 吴融清香无以
-
习习条风拂曙来,清香犹绽雪中梅。屠苏酒绿炉烟动,共献宜城万寿杯。
-
《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后4世纪,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席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全诗共18篇,包含十万七千颂(双行),比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总和还多8倍,
-
木木在莫斯科一条偏僻的街道上,坐落着一栋灰色的宅院,院子里有白色的立柱,破旧的阁楼,还有歪斜的阳台。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守寡的太太,她
-
长江意象山说:你分割了我冰川:你摆脱了我沙漠:你打破了我的安宁有曲折,但不断越艰难,吼声越响亮摧枯拉朽,巍峨塌陷集聚来自八方四野却
-
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注释】 红:灯。梧桐两句:来自于温庭筠的词《更漏子》:
-
[魏]曹植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推
-
杨氏弟兄俱醉卧,披衣独起下高斋。夜深不语中庭立,月照藤花影上阶。 作品赏析上阶:一作下阶。
-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的名篇,抒写一位江南少女对其江北情郎的缠绵宛转的相思。此词以“别拟《西洲曲》”一句开端,暗示有别于《曲》之只写男女间的相思,另有其寄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