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融《旅馆梅花》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旅馆梅花咏梅花诗鉴赏
吴融
清香无以敌寒梅,可爱他乡独看来。
为忆故溪千万树,几年辜负雪中开。
吴融的这首诗表现的是读书人感物生情及对家乡的思念的心理状态。
“清香无以敌寒梅。”是啊,梅花高洁醇香,世间任何一种花都无法与之匹敌。诗人不直接描绘梅花的清香,而是通过和世间其他花卉相比较来赞美梅花的清香,从而流露出他乍一看到梅花时的淡淡的喜悦之情。“可爱他独看来。”梅花如此可爱,而自己却“独在他乡为异客”,只能独自一人在梅之中流连徘徊。这就给诗人刚萌生的淡淡喜悦又罩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阴影。
诗人何以会面对清香四溢的旅馆梅花感到如此孤独悲哀呢?“为忆故溪千万树”,噢,原来是由于诗人回忆起家乡小溪旁边那成千上万树傲然盛开的梅花!吴融的故乡在越州的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省绍兴。那一地区盛产梅花,每至早春,村旁,路边,溪畔,山麓,树树梅花,争奇斗艳,令人美不胜收。“几年辜负雪中开”,诗人多年以来,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虽然家乡的万千梅花依然年年届时傲霜雪而怒放,而自己却无由归去,完全辜负了家乡那树树梅花。这就是诗人思想感情由喜变忧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大约写于吴融流落荆南这一时期内。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吴融进士及第之后,曾一度随西川节度使韦昭度讨蜀掌书记。后来因受他人牵连而丢掉官职,流落荆南一带,依附荆南节度使成讷。唐代的荆南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和四川东部一带,那里也是梅花的产地。仕途的坎坷失意必然会触发他对家乡的思念,而旅馆梅花则成为他倾吐这种无尽乡情的媒介。诗人正是运用这种“感物而动,托物而陈”的方法,借眼前景而抒发心中的积块,尽情倾吐“一寸乡心万里回”(灵池县见梅)的缕缕情思。
这首诗在构思谋篇上兼顾了时间和空间的变换,虽然涉及内容相距几年,相隔千里,却又时时处处紧紧围绕思念家乡这一中心,做到了首尾呼应,层次分明,是一首借咏花以抒乡情的好诗。
-
羊犬争雄宇内残,文风犹自到长安。当时枉被诗书误,惟有鲜卑贺狄干。
-
杜甫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原诗今译】 西北的战事从未止息,特别是凤林关, 人叹鱼海地区行路难,因为战尘迷漫。 升腾
-
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这首诗涉及到唐代人的一种习俗。这就是:唐人寄书信时,常常用尺素结成双鲤鱼的形状,它源于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一诗。诗中说:“客从远方来,馈我双
-
黄雀衔黄花,翩翩傍檐隙。本拟报君恩,如何反弹射。金罍美酒满座春,平原爱才多众宾。满堂尽是忠义士,何意得有谗谀人。谀言反覆那可道,能令君心不自保。北园新栽桃李枝,根株未固何转移。成阴结实君自取,若问傍人
-
美人如春风,著物物未知。羁愁似冰雪,见子先流澌。子従徐方来,吏民举熙熙。扶病出见之,惊我一何衰。知我久慵倦,起我以新诗。诗词如醇酒,盎然熏四支。径饮不觉醉,欲和先昏疲。西斋有蛮帐,风雨夜纷披。放怀语不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品赏析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注解】:1、举:抬。【韵译】: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仰头观看明月呵明
-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志目录。系从《汉书》卷30裁篇另行编出。汉班固据刘歆《七略》删补而成。自成书后,作为《汉书》的一部分曾多次刊
-
【原题】:十一月三十日乃耘老弟生朝余是日也宿留富阳驿中念之殊不胜情因赋一诗俟到吴门有便寄去
-
分无佳丽敌西施,敢有文章替左司。随分笙歌聊自乐,等闲篇咏被人知。花边妓引寻香径,月下僧留宿剑池。可惜当时好风景,吴王应不解吟诗。 作品赏析【注释】:来篇云: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又云:若共吴
-
南方二月半,春物亦已少。维舟山水间,晨坐听百鸟。宿云尚含姿,朝日忽升晓。羁旅感和鸣,囚拘念轻矫。潺湲泪久迸,诘曲思增绕。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