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驼铃》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驼铃》鉴赏

作者: 莫渝

张自英(台湾)

——大沙漠之旅——

象远涉重洋的航者,我扬起一叶孤舟,挂上探险的风帆,向沙漠的王国。

如同跨进洪荒的上古,从无边的瀚海上,投下我生命的影子。

我迈进于这杳无人迹的空间,踩了下去,又举了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向没有路的地方走去!

多寂寞啊,这原始的荒原,历史上的“不毛之地!”

多凄凉啊,这北国的大沙漠,没有水草,也不见人烟!

在无穷的视野里,那苍茫的碧空,和渺渺的黄沙连成了一线。

这儿,一切的纷争,止息了;一切的音籁,灭绝了。整个宇宙,似乎都已死亡!只有骆驼和我,在这荒漠的土地上默默前进着。……

我仿佛置身在月球和火星上了!

骆驼是我唯一的忠实伙伴,在这漫长的旅途上,没有旅店,他为我携带行李;没有食料,他为我驮运干粮。

而驼铃,象琴上的音符,轻轻地敲破了这大戈壁的寂寥!一声声,回响于落寞的时间之流,它是孤独者精神上的支柱!

远自喜马拉雅山顶,袭来一阵天外的狂飚,顷刻间,卷起一片飞沙,雾一般的遮蔽了天日,象世界末日的来临!我惊隍失措,心灵为之颤栗!是驼铃的音响,如同佛号镇定了我的灵魂!

火一般的阳光,幅射在金黄的大沙漠上,空气,被蒸发得如同燃烧的流体。我的双脚,被滚烫的黄沙所灼伤。汗流,象断线的珠子涔涔落下。我喘息着要倒了下去!是驼铃的音响,如同昂扬的号角声,激发我生命的余勇,再一次咬紧牙根,踏上征途!

黄昏时分,当夕阳滑落在地平线下,无边的寂寞,包围了这沙漠地带,我便四顾茫然了!那天边的一弯冷月,几点寒星,在深沉的夜色中,更显出一股肃杀的景象!我象失群的孤雁,坠入了恐怖的梦里!而清脆的驼铃,一如古刹中悠扬的晨钟,唤回我失去的的信心,使我重新收拾起破碎的行囊,走向最后一段艰辛的里程!

“能勇敢通过这沙漠地带的人,是有福的呀!”我发出心灵的独语,憧憬于那遥远而又美丽的绿洲!在无际的大沙漠上,驼铃丁当丁当的声响,象诗、象音乐、伴着我沙沙的脚步声,奔向前去!……

一九五八年

沙漠的行旅既寂寞单调,时时浮现无奈的凄凉,唯赖温驯的骆驼——沙漠之舟,才能走出这片荒漠的土地。路途中的孤独与酸涩,端赖骆驼头项上的铃铛滋润、打发空洞时间,驼铃是大戈壁的清音,轻脆的音响划破寂寥,互通声息,给予孤独者精神的支柱,更象昂扬的军乐与号角,鼓舞正处于艰辛旅程的行人。

行走沙漠,必须有毅力,有精神之剑,驼铃即是一柄锋芒锐利的精神之剑,刺空戈壁。

在台湾,没有沙漠的实景与黄沙滚滚的景观,想必是作者记录一段旅游,或者由图片、他人口述与书本知识编织成的。全诗分成7小节,按日升出发,“一步一脚印”地向前走去,穿插途中的荒凉,飞沙走石,天外狂飚,正炙热的炎夏,黄昏的茫茫,都是重重阻碍。

时间的安排,恰如一天的行程,但沙漠之旅,并非仅仅一日,而是日复一日地与自然长期搏斗,更有赖驼铃的激励。若作如是观,那么这篇作品当有其象征人生跋涉的寓意。

猜你喜欢
  • 王维《红豆》全诗赏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作品赏析【注释】:又名相思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2、采撷:采摘。【韵译】:晶莹闪亮的红豆,

  •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赏析》

    本篇历叙与王判官聚散行迹,并因世乱而归隐庐山屏风叠。其所以退也,非所谓“社稷苍生曾不系其心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乃报国无门也。   开篇“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二句,飘然而来,写的是公元726(开元十四年),诗人离开蜀中,自湖

  • 《韩非子·自相矛盾》全文、注释和鉴赏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难一》) 【鉴赏】

  • 2018中古诗词大会开场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2018中古诗词大会开场词,内容包括中国诗词大会的开场白,中国诗词大会主持词,诗词大会开场白简短。第一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中国诗词大会从2016年开始播出,一经播出之后,就引发了全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

  • 苏轼《李》全诗鉴赏

    不及梨英软,应惭梅萼红。西园有千叶,淡伫更纤穠。

  • “公私之交,存亡之本”注释、译文和评说

    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明于治乱之道也。故三王以义亲,五霸以法正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治天下。是故擅其名而有其功,天下乐其政,而莫之能

  • 苏轼《光禄庵二首》全诗鉴赏

    文章恨不见文园,礼乐方将访石泉。何事庵中着光禄,枉教闲处笔如椽。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非我身。若向庵中觅光禄,雪中履迹镜中真。

  • 《寓意诗五首(其一)·[唐]白居易》原文与赏析

    [唐]白居易橡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丈,本末皆十围。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 《新台》情诗三百首赏析

    新台 作者: 刘建卫 【本书体例】

  • 生命哲学作品分析

    现代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学说,十九世纪后半期开始流行于西方各国。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柏格森*。柏格森把生命现象神秘化,强调“生命冲动”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