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韩柳为文之旨》译文与赏析
韩柳为文之旨
韩柳为文之旨
【原文】
韩退之自言:作为文章,上规姚、姒、盘、诰[1]、春秋、易、诗、左氏、庄、骚、太史、子云、相如,闳其中而肆其外。柳子厚自言:每为文章,本之书[2]、诗、礼、春秋、易,参之谷梁氏[3]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4]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着其洁。此韩、柳为文之旨,要学者宜思之。
【注释】
[1]姚:相传虞居姚墟而姓姚,此指虞书。姒:夏禹姓姒,此指夏书。盘:盘铭,商汤时代刻在盘上的铭辞。诰:周代的诏令。[2]书:尚书,现存最早的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经孔子编选的我国上古时期的典章文献。[3]谷梁氏:谷梁赤撰谷梁传。[4]国语:又称春秋外传,相传是春秋时左丘明撰,是记言史书,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叙述史事。
【译文】
韩愈曾经说过:写文章的时候,应该效法如尚书·盘庚、尚书·诰、春秋、易经、诗经、左传、庄子、离骚,以及司马迁、杨雄、司马相如等人的文章,发挥主旨并充分演绎。柳宗元则认为:每写文章时,首先应以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易经为基础,参照谷梁传的写法,可使文章思路广阔,气势磅礴;参照孟子、荀子,可使文章语句流畅、脉络清晰;参照庄子、老子,可使文章酣畅淋漓,妙笔生花;参照国语,可使文章意趣横生,更加耐人寻味;参照离骚,可以使文章更加意境幽远;参照史记,可使文章语言简洁优美。这就是韩愈、柳宗元写文章的要领,想学习写作的人应当仔细揣摩。
【评析】
这篇文章通过引用韩愈和柳宗元两人的话,为大家阐述了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的道理。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
-
磨砻底砺,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
【注释】 选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磨砻底砺:都是磨的意思。 【赏析】 汉景帝即位后,为巩固和加强中央专制皇权,大臣晁错上了《削藩策》,景帝接受晁错建议,下诏削了赵王刘遂常山郡,胶西王刘昂六县,楚
-
【3071】最后的乌托邦:历史中的人权(〔美〕莫恩著,汪少卿、陶力行译,商务印书馆出版,印张22,2016年6月第1版,52元)△提出人权是在19
-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
-
谢翱《月泉游记》 谢翱 余少慕初平叱石事,知婺有金华洞、瀑泉之胜,而未知有月泉也。月泉在浦江县西北二里,故老云:其消长视月之盈亏。由朔至望,投梯其间,泉浸浸浮梯而上,动荡芹藻,若江湖之浮舟拥苔于岸,视
-
古文·出师表 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
-
李白《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李白 乘君素舸泛泾西,宛似云门对若溪。 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 这首构思新巧、匠心独运的小诗,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 (755) 李白漫游到泾县时所作。泾川,即泾水
-
【原题】:登岳麓法华台岳兵火后寺已两创惟台为旧物当时住持邻道者物故二十年矣
-
渴见水喻 【原文】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1],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2]。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
-
作者: 姜丽华
-
过碛 岑参 黄沙碛里客行迷, 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 行到安西更向西。 岑参诗鉴赏 首句“黄沙碛里客行迷”,是写置身于荒漠中,不仅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