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怀疑
绝对怀疑
倘然我问你“红是红的么?绿是绿的么?”你一定很快答我道:“红当然是红的,绿当然是绿的。”或者你还要加几句道:“黑也是黑的,白也是白的。我们并非小孩子,这种问题值得研究么?”
好的,让我来掉换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罢。我的问题是:“现在的江浙人,是不是真正的汉人?”我不知道你的答案是怎样,不过我知道你一定不肯说:“我们不是汉人。”并且我知道你一定不肯说:“我没有考证,我不知道。”
从前有一派专说“我不知道”的哲学家。他们对于世间一切——对于颜色或人种,对于政治或哲理——无不绝对怀疑。他们对于万事,总不肯作决定的断语。他们在探究之后或辩论之后,总不肯坚决地说“是”或“非”。他们的主要结束语,有下列者:(一)我不能解决,(二)两者相较,似乎彼善于此,(三)彼此皆虚,(四)我全无意见,(五)外形相似,不知内容如何,(六)取此弃彼,或取彼弃此,均不成问题,(七)真者或假,假者可真。……这种哲学派的祖师,名字叫做毕禄(Pyrrho),希腊人,约生于公历前三六五年,卒于二七五年。他的主义我们称为“毕禄主义”。
我们不论谈天,或者求学,总应该有决断,总不可含含糊糊。我们总应该知道“十”以“三”除,必有余数;就是说,“十”不能分成均匀“三”股,数学书中的式子是:
我们对于这个式子是决定的,全无疑惑的。但是毕禄派的人仍旧有些不信。他们一定会说道:“我们姑且来做一个试验:把十寸长的一张纸条,均匀折成三股(份)——要折得均匀,折得整齐。然后用锋利的小刀,在两个折缝中间裁开,那岂不成为均均匀匀的三份么?十以三除,岂不是除得尽么?”
我们不必讥毕禄派,也不必誉毕禄派。怀疑固然是多事,但世间许多进步皆由怀疑而来。我们的科学家,我们的医学,已经达到极点、无可改良了么?恐怕还在发明中——不,还在试验中——不,不,还在怀疑中。诗曰:
(一)
不肯全信,
亦非不信。
这样态度,
算得明慎。
(二)
不是不否,
可是可否。
虽像滑头,
实慎重耳。
原载一九四四年八月三十一日新中国报
-
《桃花·东风第一枝白桃花》咏桃花诗鉴赏 江瑛
-
苏子瞻灵璧张氏园亭记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
-
【原题】:庚寅予自莲荡泝流金甫弟顺流赴性善之招舟行不相值有感
-
外国童话《[英国]巴巴拉·斯莱·皮博迪小姐》鉴赏
-
尚同上是一篇先秦散文的作品,以下是该作品的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全文如下: 尚同上
尚贤•尚同上•尚不贤。为此六年矣。今尚何如?尚不改! 尚同而析焉,尚入而出焉,皆其人也。贤同而污焉,不污同矣,所谓不学一言,不行一步者,皆非其人也。 注释如下: 尚同上:此处指的是“尚贤”,即推崇、追求贤者。 尚贤•尚同上•尚不贤:指的是推崇贤者和平凡人一样,也推崇不贤者。 六年:意味着长时间的坚持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① (《诗经》) 【注释】 ①怙(hù):依靠,仗恃。恃(shì):依赖,凭仗。 【译文】 “没有了父亲,依靠谁?没有了母亲,依赖谁?” 【评说】 父母就是我们的故乡,是我们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注释】 选自《老子》二章。 相生:相互产生。 相成:相互形成。 相形:对照。 倾:倾斜。 音声:单一的声响为“声”,回声相和为“音”。 相和:相互应和。 相随:相互伴随而存在。 【赏析】 老子哲学中
-
上片写奇香,渲染烘托,韵趣传神。“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先从香气刺激人的感官写起,突现出花香之奇特,它不仅袭击得友人曹子方“眼花乱发”,还冲通了词人堵塞的鼻孔,使嗅觉顿时灵敏起来。“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则更夸张出香气
-
在古代,“丈人”有多种含义。一是对老人的尊称,如《论语·微子》中说:“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也称家长主人为“丈人”,如《史记·刺客列传》中说:“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亦有称祖父为“丈人”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