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学全集
【3547】止学全集
(原著〔隋〕文中子(王勃之祖父王通),主编陈才俊,注译南美玉、谷淑梅,海潮出版社,38万字,2011年7月第1版,36元)
△智卷一、用势卷二、利卷三、辩卷四、誉卷五、情卷六、蹇卷七、释怨卷八、心卷九、修身卷十。
○王通的止学一书告诉人们想要成功应该不去做什么。“止”就是志有定向,外念不动,不急于求成,在充满诱惑的尘世中,存有一颗安定从容之心。一个人只有深刻体悟到“止”的意境。才能做到适可而止,面对诱惑而内心平静,面对挑战而奋力拼搏……
○止学将传统文化中关于“止”的精髓集于寥寥千余言之内,告诉人们在某种情况下,某个时间,停止做某事。当进则进,当止则止。一个“止”字,关系着一个人的成败荣辱。“止”之奥妙,存乎一心。大智知止,小智惟谋;过犹不及,知止不败。
○低调处事才是聪明之举,过分聪明就是愚蠢。智慧不够却思谋大事的人终究会失败,智谋不知停止却谋求长远的人很难成功。
○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字画汤权柳公权:“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势或矢之,名或谤之,少怨者再得也”。即,势力有时失去,名声有时会遭到诽谤,少说怨言的人能失而复得。
○“势固灭之,人固死之,无骄者惠嗣焉”。即:势力固然会消失的,人最终会死亡的,不骄纵的人才能惠及子孙。
○“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宜慎也。”
○“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即:利益没有穷尽的地方,生命却有终结的时候,不懈怠就行了。
○“利无独据,远有兴衰,存畏警焉。”即:利益没有独自占据的,运气有好有坏,心存畏惧就能时刻警醒。
○语言拙少才能隐藏真意,话语说尽锋芒就毕露了。见识不如别人的人,不要说决断的话。
○“势不及人者,体言讳也。”即:势力比别人弱小的人,不要说别人忌讳的话。
○“人不胜人者,勿言强也”。即:力量不能胜过别人的人,不要说勉强的话。
○谤贤者必小人。
○人不贪心不上当。
○好誉者多辱。贪巧之功天不佑。
○“人无誉堪存,誉非正当灭”。即:人没有名誉也可存活,但不是正道得来的名誉却能让人灭亡。
○“其色如一,神鬼莫测”。即:神色保持不变,就没有人能猜测出你的心思。
○“多情者多艰,寡情者少难”。即:注重情感的人多艰辛,薄情寡义的人磨难少。
-
【3527】摸金玦之鬼门天师(天下霸唱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1 4万字,2016年11月第1版,39 8元)△长篇小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作者和胖子
-
【名句】法 ① 者,治 ② 之端 ③ 也;君子者,法之原 ④ 也。 【注释】①法:法律。②治:治国。③端:开端。④原:同“源”,根源。 【释义】法律是治国的开端;君子是法律的本源。 【点评】统治者应该
-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生卒】:1866—1944【介绍】: 俄国画家、美学和表现主义*文学运动的杰出的理论家。 他生于莫斯科一富有家庭。1871年随父母去敖德萨,
-
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奇妙的事情:一道环形的围墙,你站在那一边,我站在这一边,对方的身影甚至被中央的建筑物遮住了;然而,那嗓音,啊,那熟悉的嗓音,透过贴耳的墙,就这样粼粼地相互传递,清晰、真切,简直就是殷殷
-
《当你老了》 叶芝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光,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
-
顺治十五年(1658)。十九岁的蒲松龄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学道的科考中,创连取三个第一的记录,但以后他几乎一次不拉地参加过多次乡试,却始终未能中举。科举失意给蒲松龄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所谓“天孙老
-
古文观止·《左传》·臧哀伯谏纳郜鼎 (桓公二
-
王安石贺兰山上几株松? 南北东西共几峰?买得住来今几日? 寻常谁与坐从容?这首诗也是四
-
知稼穑之艰难,而崇节俭之化。|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知稼穑之艰难,而崇节俭之化。》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