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观止·《左传》·臧哀伯谏纳郜鼎》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左传》·臧哀伯谏纳郜鼎》鉴赏

古文观止·左传·臧哀伯谏纳郜鼎

(桓公二年)

夏, 四月, 取郜大鼎于宋, 纳于大庙, 非礼也【1】。臧哀伯谏曰【2】:“君人者, 将昭德塞违, 以临照百官, 犹惧或失之, 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是以清庙茅屋, 大路越席, 大羹不致,粢食不凿, 昭其俭也 【3】。衮、冕、黻、珽、带、裳、幅、舄, 衡、紞、纮、綖, 昭其度也 【4】。藻率、鞞、鞛、鞶、厉、游、缨, 昭其数也【5】。火、龙、黼、黻, 昭其文也【6】。五色比象, 昭其物也【7】。钖、鸾、和、铃, 昭其声也【8】。三辰旂旗, 昭其明也【9】。夫德, 俭而有度,登降有数【10】, 文物以纪之, 声明以发之, 以临照百官, 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 而置其赂器于大庙, 以明示百官, 百官象之, 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 由官邪也。官之失德, 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11】,义士犹或非之【12】,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13】!君违,不忘谏之以德。”【注释】【1】郜(gao):国名,姬姓,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大(同“太”)庙:天子或诸侯的祖庙。【2】臧哀伯:鲁大夫。臧僖伯之子。【3】清庙:肃然清静的庙,周人祭祀祖先的地方。大路:也作“大辂”,天子乘以祭天的车子,朴素无饰。越(huo)席:结草为席。大(tai)羹:肉汁。不致:不另加调味品。粢(zi):黍稷曰粢。凿:精米。【4】衮(gun): 古时天子和最高官吏祭宗庙时穿的礼服。冕(mian):是一种最尊贵的黑色礼帽。古代祭祀时,大夫以上官员都戴它。黻(fu):熟皮做的蔽膝。珽:帝王所持的用玉做的朝板。带:革带。裳:下衣。幅(bi):斜裹在小腿上的布。舄(xi):有复底的鞋。衡:使冠冕固着于发上的簪子。紞(dan):古时帽子两边悬挂瑱(lian,又音zhen,塞耳的玉石)的带子。纮(hong):纽带。古人戴帽时,用一支笄(ji,簪子)把帽别在发髻上,再用纮由颔下挽上系在笄的两端。綎(yan):冕上的长方形的版,外包黑布。衡、紞、纮、綎四物都是冠饰。【5】藻率(lu):放玉的衬垫,熟皮制成。鞞(bing)、鞛(beng):都是刀鞘上的装饰物。鞶(pan):皮做的束衣带。厉:垂着的大带子。游(liu):旌旗上垂着的小玉。缨:马头上的皮带。【6】黼、黻(fu fu):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花纹。【7】五色: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此象:模仿天地四方的形象。【8】钖(yang)、鸾、和、铃:都是车马上装饰的铃铛之类。马额上的叫钖,马嚼子上的叫鸾,车前横木上的叫和,轿子上的叫铃。【9】三辰:日、月、星。古代旗帜上画有龙井系有铃的叫“旂”;绣有虎熊的叫“旗”。【10】登降:增减。指礼的变通。【11】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夏、商、周三代以为传授政权的国宝。【12】义士:指伯夷、叔齐这一类不肯臣服周朝的人。【13】臧孙达:即臧哀伯。【赏析】鲁隐公五年,鲁国大夫臧僖伯向隐公进谏,对隐公置国家利益而不顾、贪图游玩逸乐而到海边观渔的行动大胆进谏,八年以后的鲁桓公二年,臧僖伯之子臧哀伯又因为桓公纳郜鼎之事进谏。子承父业,克绍箕裘,父子皆为忠直敢谏之臣,从而在历史上共传美名。鲁桓公纳郜鼎之事,起因于宋国的内乱,宋国的华父督将宋殇公杀死,立庄公为国君,由于害怕诸侯的讨伐,就把郜国的大鼎馈送给桓公,对齐、陈、郑等国也都馈送了财礼,鲁桓公接受了他的贿赂,默认此事,并同意华父督为宋相,并把郜鼎放进了鲁国的太庙之中。和父亲一样,臧哀伯摆事实,讲道理,力陈桓公此举之害,敦促桓公醒悟,防微杜渐,避免国家的败亡。如果说与父亲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哀伯的谏词更为激烈,显示出了年轻人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在左传中,这篇谏词也可算是文字较为雄拔的一篇。全文一气呵成,大有锐不可当之势,表现了臧哀伯真理在握、无所畏惧的胆识。臧哀伯的这篇谏词以“昭德塞违”统领全篇,以下渐次深入,条理明晰地一一加以论述。他从君王的衣、食、住、行讲起,深入浅出地讲解“昭德”的日常表现,启发桓公认识到,厉行俭约,是为人君者应当尊奉的美德,而无论是“衮、冕、黻、珽……”还是“钖、鸾、和、铃……”都不是为了讲究排场,而是为了区别尊卑的等级,表示皇权的尊贵,从而“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达到“塞违”的目的。随后,哀伯话锋一转,直接指出桓公的错误在于“灭德立违”,在强烈对比的气氛中,乘胜追击,使桓公将郜鼎这一贿器置于太庙的行为即将造成的危害昭然若揭。国君公开纳贿,必将导致百官仿效,而官之邪则将导致国之败,后果不堪设想,令人听来怵目惊心。最后,又使出最能说服人的一招——以古证今,讲述周武王迁鼎于洛邑而遭非议的古训,更进一步地阐述,用一利落的反诘问句结束全篇,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显得豪气逼人。虽然左传的进谏之文不无宣扬教化之处,但这篇文章却闪烁着进步思想的光辉。它主张君王应当以天下为己任,同时注意一举一动对于国家兴衰的影响,主张国君应当奉行节约的原则,以身作则带动下面的百官,弘扬美德,至于像接受贿赂这种事,则是应该绝对杜绝的。这是一个千古不绝的主题, 自此之后,无数册正史、外传,无数篇鸿篇巨制,都在阐释着这个主题,贪官污吏遭人唾骂,为官清廉则名垂青史,扬名后世。然而, 更耐人寻味的却是自古而存的事实, 鲁桓公没有接受臧哀伯的谏说, 郜鼎仍悬在鲁国的太庙里彰显着国君的劣迹, 在诸侯国争斗中, 鲁国最终还是败亡了。鲁桓公遭到历史的不齿; 臧哀伯费尽心机杜撰的谏词并没有能够对鲁国起到什么直接的作用, 但是, 这篇谏词借左传得以流传下来, 成为了警戒后人的文字。不管怎么说, 这篇谏词作为文学史上的一篇作品, 毫无疑义是精彩的。它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 笔锋犀利, 文气相续, 并自然而然地向高潮发展。最精彩的部分, 要算是臧哀伯大肆铺排, 一口气举出“昭其俭”、“昭其度”、“昭其数”、“昭其文”、“昭其物”、“昭其声”、“昭其明”, 这“昭令德以示子孙”的六个排比句了, 这六个排比句气势恢宏, 同时, 在排列细物时, 尾字基本押韵, 如珽、缨、铃等, 字韵相谐动听, 声音铿锵浏亮, 使语句显得极为流畅, 声调昂扬, 达到了较好的口语效果, 增强了感染力。而对比方法的运用也达到了极致,在阐述了昭德塞违的道理之后, 立即揭出桓公的灭德立违, 这种强烈的曝光, 使对比极端鲜明, 造成成功的论述效果。面对这样撼人心魄的谏说, 桓公竟然无动于衷, 足可见桓公的昏聩之至。

猜你喜欢
  • 张谓《早梅》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早梅》是张谓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梅花盛开。全诗共七句,运用了抒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梅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诗中首先以“疏疏箐中”一语描写出梅花开放的场景,接着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梅花与玉瘦寒光的美丽对比。随后再用“微雨”一词,勾勒出细腻的春雨纤细如丝。最后一句“砌下落梅如雪乱”,描写了梅花的花瓣仿佛飘雪般的美景。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传达出早春梅花的清丽之美,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

  • 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古诗词(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出自谁的名言)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出自谁的名言,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出自甚么地方,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上一句是什么。原句应为: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是一本书名书 名: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出版社:台海出版社页 数:244页开 本:16作

  • 称赞年轻人的古诗词(赞美青年的诗词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称赞年轻人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赞美青年的诗词,赞美年轻人的诗句,赞美青年的诗句。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生查子·金鞭美少年》宋代:晏几道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

  • 古诗《拟古赠陈子昂》赏析解读

    茕茕孤形影 ② ,悄悄独游心。 以此从王事 ③ ,常与子同衾。 别离三河间 ④ ,征战二庭深 ⑤ 。 胡天夜雨霜,胡雁晨南翔。 节物感离居 ⑥ ,同衾违故乡。 南归日将远,北方尚蓬飘 ⑦ 。 盖秋七月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处】唐·杜甫《春望》。【译注1】战火从去年三月到今春三 月接连不断,一封家人的书信真抵得上 万两黄金啊! 抵:值。连三月:连逢两 个

  • “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注释、译文和感悟

    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 ①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 (《庄子·让王》) 【注释】 ①真:根本,精华。完身养生:保全生命

  • 范仲淹词《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哲理诗《如歌的行板》原文和鉴赏

    温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点点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正正经经看一名女子走过之必要 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码认识之必要 欧战、雨、加农炮、天气与红十字会之必要 散步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薄荷茶之必要 每晚七点钟自证

  • 《古文·钴鉧潭记》鉴赏

    古文·钴鉧潭记 柳宗元钴鉧潭在西山西(1)。其

  • 唐宋词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鹧鸪天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① 浮天水送无穷碧,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事,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①阳关:指送别的曲子。唐代王维有《渭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