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谓端为匹》译文与赏析
谓端为匹
谓端为匹
【原文】
今人谓缣帛[1]一匹为一端,或总言[2]端匹。案左传“币锦二两”注云:“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所谓匹也,二两,二匹也。”然则以端为匹非矣。湘山野录载夏英公镇襄阳,遇大礼赦恩,赐致仕官束帛,以绢十匹与胡旦,旦笑曰:“奉还五匹,请检韩诗外传及诸儒韩康伯等所解‘束帛戋戋’之义,自可见证。”英公检[3]之,果见三代束帛、束脩[4]之制。若束帛则卷其帛为二端,五匹遂见十端,正合此说也。然周易正义及王弼注、韩诗外传皆无其语。文莹多妄诞[5],不足取信。按春秋公羊传“乘马束帛”注云:“束帛谓玄三二,玄三法天,二法地。”若文莹以此为证,犹之可也。
【注释】
[1]缣帛:丝帛。[2]总言:合称。[3]检:仔细查看。[4]束脩(xiū):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学费即是“束修数条”,就是咸猪肉数条。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修之礼并同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5]妄诞:任意,荒诞。
【译文】
当今人们把一匹丝帛叫做一端,或者合称为一端匹。按:左传“币锦二两”句注释说:“两丈叫做一端,两端为一两,就是通常所说的匹。二两,指两匹。”看来,把一端叫做一匹显然不正确。湘山野录记载英公夏竦镇守襄阳,遇到朝廷大礼加恩,赐给已经致仕的官吏们束帛,把十匹丝绢赐给胡旦,胡旦笑着说:“我退还五匹。请你查检一下韩诗外传这本书以及儒士韩康伯等人对‘束帛戋戋’这句话的解释,就自会明白了。”夏竦查检了这些资料,果然明白了三代时束帛、束脩的制度。像束帛,指把丝帛卷起来便有两端,五匹就有十端,正和上面说的相合。然而今传的周易正义和王弼的注解、韩诗外传都没有见到这种记载。文莹这个人讲的话十分随便,不足为信。按:春秋公羊传“乘马束帛”这句话的注释说:“束帛指的是黑三黄二,黑色三象征天,黄色二象征地。”如果文莹用这句话来证明束帛为五匹,那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评析】
此则笔记是一篇辨析文字,从中可以体会作者读书之用心。这也是该随笔的一贯特色。
-
篮舆不乘乘晚凉,相寻不遇亦无妨。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闲行一两坊。
-
王阳明守仁字伯安,年十一时过金山寺,海日与客酒酣赋诗未成,阳明从旁曰:“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楼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客大惊异,复使赋《蔽月山房诗》,随应曰:“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
-
《梅花·梅花诗》咏梅花诗鉴赏 庾信常年腊月半
-
应风剖流〔2〕,息石横波〔3〕。下潈地轴〔4〕,上獦星罗〔5〕。吐湘引汉,歙蠡吞沱〔6
-
【4252】不可能的物理(〔美〕加来道雄著,晓颖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3 4万字,2016年7月第1版,42元)共3章:1.一等不可能:[1]
-
《牡丹·满庭芳赏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曾觌冶态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举止”类的诗句。 诗句表现了李白得诏后的狂喜之情和他的自视才高,并幻想从此
-
【名句】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注释与译文]我要和天地一样长寿,我要和日月发出一样的光芒。诗句表达了屈原决定做一番不朽事业的崇高志愿。 参考文献 (先秦)屈原《九章·涉江》
-
[宋]黄庭坚人生要当学,安燕不徹警。古来惟深地,相待汲修绠。这首诗送人时并劝学。“学
-
古文观止·左传·季梁谏追楚师 楚武王侵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