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方方的墙上》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方方的墙上》鉴赏

作者: 岳耀钦

雁翼

她又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方凳上,望着洁白的方方的墙,象是望着一方银幕。但向银幕投影的不是放映机,而是她的眼睛。

那墙,原是洁白洁白的,洁白得连一点飞蚊的影子也没有。但有花,蜜蜂在花瓣上唱歌,有叶,露珠在叶片上作梦,有星星,向她眨着眼睛,有月亮,向她偷偷的笑。

后来,她背起书包上学了,那墙又变成了洁白,什么影儿也找不到了。有一天,爸爸航海归来,带回了一片蓝的海,白的帆,红的船,挂在了墙上。于是,她每天放学回来,坐在小方凳上,听爸爸讲海的故事。她的心,就随着白帆在蓝的海面上漂摇,摇得她身下的小方凳也荡起来了。

一个梦,在摇荡的小凳上形成了:长大了她也要航海。从此,历史课文里她查询着郑和与哥伦布的航线;数学、几何里寻找着三角帆、……而那航海的梦却突然地破碎了,洁白的墙上的那幅油画,也失去了踪影,是爸爸摘走了?是妈妈撕毁了?只在她洁白的心灵的墙壁上留下了一个方方的油画的印迹。

爸爸为什么走?她不明白。是妈妈赶走的?是爸爸不要了妈妈?爸爸和妈妈的话她都不相信,只相信她航海的梦是破碎了。

破碎的梦装在空虚的画的印迹里,在洁白的墙上放映着。但找不到了花上的蜜蜂,叶上的露珠,也找不到了眨眼的星星和偷笑的月亮。

她的童年丢失了。

但她仍在努力寻觅着,在洁白的墙上。

她希望洁白墙上方方的油画印迹里,再出现蓝的海,白的帆、红的船,引诱着身下的小方凳再荡起来。

这是一篇心境式的散文诗,作者通过象征与隐喻的手法,通过一个儿童的心理活动与感情的变化,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热爱以及失落后的困惑与寻觅的情怀。

人生的童年是宝贵的,天真、活泼、朴实、纯洁,富于幻想,热爱生活,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诗篇中的“她”看到“洁白的方方的墙”,就仿佛看到了未来的一切。这墙上有花,有蜂,有露珠,有星星,有月亮,是一个宁静的、诗情画意的天地,她将自己的感情与希望都寄托在这“洁白的方方的墙上”。这里的“墙”变成了她内心的映照,也是她纯朴,幼小心灵的象征。当她“背起书包上学了”,那墙上的意象消失了;当她爸爸航海回来,带回一张美丽的、多彩的航海图挂在墙上时,她又对着这幅航海图沉思、遐想,立志将来当一名航海家,这些所思所想,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爸爸走了,她的航海梦破碎了,墙上的油画“失去了踪影”,她的童年失落了,但她仍在洁白的墙上努力寻觅着。作者在这里运用了隐喻的手法,爸爸的出走和她童年的失落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生活的事实却给一个幼小、纯洁的心灵留下了创伤,这是令人悲痛的。但作为一个纯洁、朴实的孩子,她仍希望在“洁白的方方的墙上”再现美好的、壮丽的前景,去寻回那个失落的梦。

诗篇中的象征与隐喻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诗篇内容丰满、寓意深刻,而且也增强了诗作的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 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名言: 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注释: 向: 指仰攻。丘: 高地。逆: 迎头而上。佯北: 假装败退。饵兵: 作为诱饵的小部队。师

  • 《更漏子·锦筵红赏析》

    此词以才子佳人之爱为主题,颇有戏剧性地叙写了才子佳人歌筵酒席之间的邂逅。全词以叙事见胜,笔墨紧凑,场面、人物、动作、对话表现得极为精彩,风格清新,明秀而又含蓄,情感热烈、轻倩而不流于浅薄,读来引人入胜。起首两句为场面描写,写的是锦筵铺红,

  • 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

    名言: 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 注释: 公器: 公共通用的东西。 句意: 法律是天下公用的, 善于执法的人, 不论对亲密的人或疏远的人, 使用法律都一样。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 西北平原《西部边关六章》

    老风口传说中的老风口,令人恐惧。最初听传说,老风口有座山,山中有个洞,洞里有条龙,一条巨大而阴阴鸷的老龙。老龙不同于别的大虫,它总

  •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

  • 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全诗赏析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司直”,官名,大理寺(掌管刑狱)有司直六人,从六品上。“安西”,指安西都

  • 古代名诗《题破山寺后禅院》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题解 这首诗描述的是游寺后禅院,笔调古朴,兴象深微,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① 。 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②。

  • 《野兴(其二)》

    [宋]陆游 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 宁甘结袜系,不作拜车尘。 施药乡邻喜,忘机鸟雀驯。 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赀身。 陆游的《野兴》写于晚年,其时他已罢官多年,闲居山阴,过着一种“迷途问耕叟,过渡上渔舟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崔颢的诗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唐代文人崔颢创作的诗句。上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描绘了湖北汉阳春天的景色,阳光明媚,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下一句“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了洞庭湖的美景,洲上的芳草青青翠绿,蓬勃生长。接着问道“日暮乡关何处是?”意为黄昏时分,故乡的关口在何处?是想念家乡的人忧心忡忡。最后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描绘了江水上的烟雾氤氲景象,颇具禅意和忧伤情调。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反衬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流年逝去的追忆之情。

  • 金其《绎史》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金其 《绎史》一百六十卷,清马骕著。马骕(公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