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碎片:全球社会宪治
【3488】宪法的碎片:全球社会宪治
(〔德〕贡塔·托依布纳著,陆宇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8万字,2016年8月第1版,59元)
△本书是对全球多元主义社会宪法观的首次阐述,系统论述了作者对宪法和基本权利问题的全新理解,以及法学和全球性理论的前沿成果,是当代著名法律社会学家托依布纳的巅峰之作。
〇贡塔·托依布纳:“在全球化的汪洋之中,只会浮现宪治的岛屿”。
〇18、19世纪的宪法问题,焦点在于释放民族国家政治权利的能量,同时又能有效限制这种能量。今天的宪法问题的焦点,则在于解释各种十分不同的社会能量(经济尤其明显,科学、技术、医药和新型传媒也不例外),并有效限制他们的破坏效果。
〇财产制度、契约制度、竞争制度、货币制度——在秩序自由主义中,这些基本制度构成了经济宪法。
〇联合国最早主张世界社会的全面宪治化。
〇如果一个社会子系统由于过度发展而失控,有两种选择:一是国家干预;二是内部宪治化。
〇新宪法问题:民族国家的部门宪法,超国家宪治主体:体制、组织、网络;超国家的宪法规范、功能、领域、过程、结构;超国家的基本权利:横向效力;宪法间的碰撞。
〇“毛细管宪法”魔鬼和魔王。
(2018年4月4日晚10:30阅毕)
-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明崇祯元年(1628)刊本《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目录书影 明崇祯元年(1628)刊本《魏忠贤小说斥奸书》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斥奸书》。八卷四十回。题“吴越草莽臣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填空,内容包括初一下册语文古诗填空题,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填空题二、理解型默写:1.普希金《,古诗文积累填空打开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语。【篇目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
-
【原题】:古有採鞠茱萸篇而无一语及渊明长房旧事鞠茱於此其亦有憾矣乎九日戏为鞠茱补阙其体则准之简文
-
辛弃疾《水龙吟》辛弃疾 辛弃疾 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① 渡江天马南来 ② ,几人真是经纶手 ③ 。长安父老 ④ ,新亭风景 ⑤ ,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⑥ 。算平戎万里 ⑦ ,功名本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出处】唐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其一) 》。 【意思】茂盛而纷 披的兰草在春天里迎春勃发,散发出阵阵香气。桂叶深绿,桂花嫩黄,在 秋色中,外形
-
才子声名白侍郎,风流虽老尚难当。诗情逸似陶彭泽,斋日多如周太常。矻矻将心求净法,时时偷眼看春光。知君技痒思欢宴,欲倩天魔破道常
-
此诗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诗中多典故,皆隐语,借古讽今,隐而有指,十分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众所周知,封建王朝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历朝历代,臣下对皇上进谏,必须投其所好,只能用前朝故事或看似不相干的生活
-
《渔家傲·秋思》是中国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作者在秋天来临时,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范仲淹以渔家人的视觉角度,描述了秋天渐渐来临的景象,激发了读者对家乡的思念。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整首词描绘了古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的怀念和情感。
-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1]张籍【原文】君知妾[2]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3],良人执戟明光里[4]。知
-
三幕话剧。曹禺著。写于1936年。剧本描写农民向土豪复仇的故事。主人公仇虎,全家为恶霸焦阎王所害;十年后,他从狱中逃出,来到焦家复仇,不料焦阎王已死。出于对焦阎王的强烈仇恨和“父债子还”的封建观念,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