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做对了什么
【3504】中国做对了什么
(周其仁著,中国计划出版社,15.8万字,2017年5月第1版,45元)
△共4辑:①成就与挑战;②企业家精神;③国企改革那些年;④迎接挑战。
○邓小平的贡献,是把国家政策的方向,转向了对促进生产力的自发合约提供合法承认与保护。
○邓小平的办法就是允许实践,并从实际出发来观察和分析。
○邓小平的哲学,是相信每个普通人都具有改善生活的持久动力。国家要富强,要推进现代化,就必须充分发挥每一个社会成员和所有基层组织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大幅度降低了制度运行的成本,激发了人们劳动和工作的热情,鼓励了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了要素质量。
○要素成本、制度成本和要素质量。
○后发优势指的是后起的发展中经济,可以利用发达经济的资本、技术和经验,通过变革和学习,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后来居上。
○当前经济问题的症结就在“战略性行业”。如金融、电信、航空、媒体、出版、进口贸易等,至多只可以组织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不准私人企业插足。
○人力资本,是人的质量,包括人的进取心、人对风险的态度、人的知识的累积程度和应用技术的能力。
○技术创新和企业家的能力,由市场的长期竞争来检验。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改革。
○古代有个庖丁解牛的故事,启发我们把麻烦的复杂问题分开处理。
○改革激发了中国人掌握知识的诱因,而开放则降低了中国人的学习成本。综合起来,早已存在的要素成本优势、改革开放显著降低制度费用以及中国人力资本的迅速积储,共同成就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其中,制度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是中国经验的真正秘密。
-
独坐清天下,专征出海隅。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组练明秋浦,楼船入郢都。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杀气横千里,军声动九区。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戎虏行当翦,鲸鲵立可诛。自怜非剧孟,何以佐良图。
-
毛泽东诗词《七绝·屈原 ①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六一年秋 屈子当年赋楚骚 ② ,手中握有杀人刀 ③ 。 艾萧太盛椒兰少 ④ ,一跃冲向万里涛 ⑤ 。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
《汉魏六朝散文·《述异记》·比肩人》原文鉴赏
-
闻笛[唐]赵嘏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画楼:建造精美的楼阁。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响遏行云:语出《列子
-
书法艺术贵一“熟”字,历来书法家奉为要旨。解缙就说过: “惟日日临名书,无恡纸笔,工夫精熟,久乃自然。言虽近易,实为要旨。”(《春雨杂述》)技成于熟,业成于精,永远是鞭策人们奋发的座右铭。因此书史上有
-
作者: 程光炜
-
周诉止魏王朝秦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周谓王曰:“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
-
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好是相亲夜,漏迟天气凉。
-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时光荏苒,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儿孙满堂。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无论从词性、句子的结构,还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前句从
-
宜春苑中春已归〔1〕,披香殿里作春衣〔2〕。新年鸟声千种啭〔3〕,二月杨花满路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