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柯》原文与鉴赏
作者: 郭蕴斌 【本书体例】
【原文】:
伐柯如何(1)?匪斧不克(2)。取妻如何(3)?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4)。我觏之子(5),笾豆有践(6)。
【鉴赏】:
伐柯是一首流行于豳地的篇幅较为短小的诗歌,全诗共有二章八句。古代学者一般认为豳风中的七首诗,要么是周公本人所作,要么就是别人为歌颂周公而作,因此在阐发诗意时往往都要跟周公联系在一起。比如这首伐柯,毛诗序认为它是一首“美周公”之作。朱熹在诗集传中更具体指出:该诗首章乃“周公居东之时,东人言此以比平日欲见周公之难”;二章则为“东人言此以比今日得见周公之易,深喜之辞也。”这样阐述,也许并非毫无道理;但我们今天看来,总觉得不免有些牵强,甚至真成了俗话所说的: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其实细品伐柯,我们会感到它不过是一首反映古代民族婚姻礼俗方面内容的小诗。
我们先看首章的四句。这四句两两相对,都是先以设问的口吻引起下文,再用双重否定句形式断然作答——“怎样才能砍削成一根斧柄呢?没有斧头那可是做不成。怎样才能娶得一房好媳妇呢?没有媒人那可是不能行。”
显然,这是以伐柯必然得用斧作比,喻娶妻必然得有媒人。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起齐风·南山中的诗句:“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请看,在这里,从词语、句式的选择运用到联想、比喻的表现手法,都有多么相似?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西周时期,至少是包括豳地到齐地的广大地区,都普遍流行着类似的熟语。从中也可以看出,要想“取妻”则“匪媒不得”,这正是当时的婚姻礼俗。后人称与人作媒为“伐柯”,即源本于此。
下面我们再看二章的四句。既然是要砍削一把得心应手的斧柄,那就得遵循砍斧柄的准则;而且最好是有一个可供随时借鉴的榜样在身边。巧了!我手里拿着的不正是一把斧柄吗?它就是我近在眼前的典范。
原来,诗人又是在打比方了。他是以伐柯尚需遵循一定准则,来此成就婚姻大事也要符合相应的规矩礼法。于是诗人郑重地表示:当我与她相见成亲的时候,我一定要遵循礼法,把礼品装得满满的,且整整齐齐的、排列有序地摆好。即有“笾豆有践”的大礼来迎娶这位好姑娘。
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的仪礼曾记载了士的结婚礼仪。据说在大喜之日的新郎要在洞房门外隆重地摆上三只鼎,洞房中还要设“醯(xī,音‘西’,即醋)酱二豆,菹(zū,音‘租’,即酸菜、腌菜之类)醢(hǎi,间‘海’即肉酱)四豆,兼巾(覆盖)之,黍稷四敦(此处读duì,音‘对’,古代用以盛粮食的器具),皆盖。”这段话可以说是为“笾豆有践”作了注解。这些准备工作,现在看来有点寒酸,但在当时却是结婚大典不可缺少的礼仪。总之,伐柯一诗表现的是西周奴隶制社会里男女之间的婚姻礼俗。
顺便提一句,据“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伐柯”一词又被后人譬喻为可以遵从的准则。如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在七律·九十初度中,有“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的诗句,就是取的这个意思。
-
两慰郁相望,东南百步常挥旗蒲柳市,伐鼓水云乡。已作观鱼槛,仍开射鸭堂。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妆。潋潋波头细,疏疏雨脚长。我来闲濯足,溪涨欲浮床。泽国山围里,孤城水影傍。欲知归路处,苇外听风樯。
-
清贵州遵义地区方志。四十八卷。清郑珍、莫友芝撰。成书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郑珍,号柴翁,别号五尺道人,自称子午山孩、巢经巢主、小礼堂主人,晚号且同亭长。生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卒于同治
-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出处】唐李白《 杨叛儿 》。 【意思】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全诗】 《杨叛儿》 .
-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炉火明星夜》 炉火照亮大地,红星闪耀紫烟弥漫。而在明月夜晚,勇士的歌声在寒冷的河川中回荡。 上一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描述了炉火的光亮和星空中闪烁的红星,充满了场景的壮丽与热烈。 下一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描绘了一个勇敢的青年在明月下吟唱的场景,歌声回荡在凛冽的河川间。 这首李白的诗句展现了壮丽的景色和勇士的歌唱,表达了对美景和生命的热爱。
-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
此词通过歌妓内心痛苦的真实描写,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女子的同情与怜惜。全词以精美之词传达沉郁悲凉之情,貌似轻柔,而笔力沉重。小晏词中,它是别具一格的作品。词中先以浓墨重彩极言女子装饰之美、歌舞之乐,而末句却突作转折,写女
-
【名句】善欲 ① 人见,不是真善;恶恐 ② 人知,便是大恶。 【注释】①欲:想要。②恐:害怕,担心。 【释义】做了好事想要别人见到,就不是真心想做好事;做了坏事害怕别人知道,这个事情一定是非常坏的事情
-
客事 庄稼人之间的客事不过两种,嫁娶,丧事,而不管是婚丧嫁娶这四个字,还是红白喜事这四个字,都把丧事轻轻的藏匿在喜事中间,仿佛某种
-
《致大海》 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的原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
-
华夏龙根荫前裕后 人文始祖耀古烁今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