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同车》原文与鉴赏
作者: 周永才 【本书体例】
【原文】: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1)。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2)。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3)。彼美孟姜,德音不忘(4)。
【鉴赏】:
这是描写贵族青年婚娶的迎亲诗。
全诗两章,着力描摹新娘之美,全从新郎哥儿的眼中写出。两章意思相近,前章是主体,后章是前章的补充。前章分三层,一、二句交代亲迎之事,兼写新娘仪容。“有女同车”,点明了事情的性质。按照古礼,男子婚配是要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纳币)、请期、亲迎六礼的。亲迎,就是新郎哥到女方家里去迎亲。迎亲是大礼,统治阶级是非常重视的,描写迎亲场面的诗歌在诗经中是非常之多的,就足以证明。但有女同车这首诗,却撇开场面不写,而专注于新娘的仪容、姿态服饰和心灵美的赞颂。“有女同车”一句很重要,不仅交代了情事,而且为下文埋了伏笔,作了铺垫,表明诗歌描写的内容,都是新郎哥儿在车中看到的,想到的。“有女同车”显示了男女身份的不同,新郎哥儿是主,新娘是客。新郎哥儿也许曾经听说过姑娘的美德,但从未亲睹姑娘的芳容;今日同车,又怎么能不细观细瞧呢!“颜如舜华”,新娘的脸蛋有如盛开的木槿花那样鲜艳美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三、四句描摹新娘的姿态服饰。“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佩玉将将”,再现了新娘乘坐马车飘飘欲举的轻盈体态,而且显示身份高贵的佩玉也发出了轻脆而又和谐的叮叮响声,更衬托出新娘性情的文静安娴。五、六两句深入到新娘的内心世界:“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德音不忘”,赞颂新娘的心灵美。新娘的容貌美于姜家的大姑娘,确实漂亮而又雍容娴雅,令人倾倒,尤其可贵的是她道德品行高尚,美名远播。能娶得到这样一位德貌双全的女子为妻,该是多么幸福啊!难怪新郎哥儿那么专注倾心!
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喻手法多变:写仪容,人与花比:“颜如舜华”;写姿态,人与鸟比:“将翱将翔”;写德行,人与人比:“彼美孟姜”。二是层次井然。一章诗仅六句,先交代事件环境;接着写人:花貌、姿态服饰;最后赞誉内心之美。通过这些手法,一个美女的形象就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了。
-
(滕文公下) 仁者向东面征伐时,西方的夷人就抱怨;向南面征伐,北方的狄人也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留在后面呢?”因为他们平日在暴政统治下,感到痛苦的关系。 仁者的征伐,人人都喜欢。 古时候,殷汤初次
-
白居易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杨柳枝原是乐府古曲,《乐府诗集》收有大量的南北朝至唐的《折杨柳》和《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歌》等诗歌,白居易和刘禹锡据此创作
-
作者: 顾志华 《艺文类聚》是唐初编辑的一部大类书。
-
苏舜钦 花枝低欹草生迷,不可骑入步是宜。 时时携酒只独往,醉倒唯有春风知。 苏舜钦在遭到政敌陷害,削职为民之后,隐居苏州,沧浪亭就是诗人在苏州城外购置的游憇之地。此诗写诗人在春日独游沧浪亭的情景。 正
-
事君之忍第八十四事君之忍第八十四 子路问事君于孔子,孔子教以勿欺而犯。唐有魏征,汉有汲黯。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张
-
乞赠祖乞赠祖 【原文】 唐世赠[1]典唯一品乃及祖,余官只赠父耳。而长庆中流泽[2]颇异,白乐天制集有户部尚书杨于陵,回赠其祖为吏部
-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作品赏析【注释】:小酌酒巡销永夜①?大开口笑送残年②①永夜:长夜,整夜
-
蛙鸣青草泊,蝉噪垂杨浦。吾行亦偶然,及此新过雨。鸟乐忘罝罦,鱼乐忘钩饵。何必择所安,滔滔天下是。烟火动村落,晨光尚熹微。田园处处好,渊明胡不归。我行无疾徐,轻楫信溶漾。船留村市闹,闸发寒波涨。舟人苦炎
-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忽然间我看见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 延伸成
-
《安德洛玛克》 《安德洛玛克》是17世纪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拉辛的代表作。1667年此剧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特洛亚主将赫克托战败被杀,爱比尔国王卑吕斯把他的妻子安德洛玛克掳来,想娶她为妻,并精心保护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