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巢》原文与鉴赏
作者: 孟祥锡 【本书体例】
【原文】:
雏鹊有巢(1),维鸠居之(2)。之子于归(3),百两御之(4)。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5)。之子于归,百两将之(6)。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7)。之子于归,百两成之(8)。
【鉴赏】:
喜鹊性巧,善于在树上筑巢,坚固完好;鳲鸠性拙,自己不能为巢,就强占鹊巢,并在那里孵雏,养育后代。古人对这种有趣的自然现象观察得很细,并由此引起一些联想。认为“鹊有巢”,同男子已营就家室,盖好了新房,准备把妻子娶过来,有某种类似之处。“鹊巢鸠居”,同女子嫁到男方,以男方为家,并养儿育女,也有某种类似之处。于是,鹊巢一诗,就由此起兴,写了一个贵族女子出嫁给一个贵族男子的全过程:迎亲、送亲、成婚。
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诗序云:“鹊巢,夫人之德也。”并进而说:“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鸠,乃可以配焉。”然而我们反复诵咏此诗,却丝毫体会不出这“夫人之德”。本来,对鳲鸠一类的鸟讲来,无所谓德不德。所以,这种从“鸟德”上着眼的“表德论”,显然是不可取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牵强附会的说法呢?这是由于古人解诗常由于德化之教,认为周南是表现“王者之风”,召南是表现“诸侯之风”,因此解释周南中的篇什多称“文王后妃”,解释召南中的篇什则称“诸侯夫人”。可见,这种“表德论”是一种经说偏见。诗蠲说得好:“各前半章,要在句之下二字。其鹊与鸠不过以夫妇两性同居,故以为比,不取鹊鸠之德也。且经文已有居、方、盈字,而比德于鸠,尤属蛇足。”今之论者,如诗经译注认为该诗:“表现了古代的奴隶主贵族婚礼之奢华。”诗义会通也说:“鄙意止是嫁女之不歌,并无他义”。这些意见,都有助于我们对鹊巢诗的正确理解。
这首诗用了重章迭唱的形式。全诗三章十二句,每章前两句都由两个“维”字蝉联开头;后两句依次更换了两个字,由“居”而“方”而“盈”由“御”而“将”而“成”,渐次递进,巧妙地反映了“之子于归”的全过程。其中“盈”字用得更巧,原来空空的新房,现在来了新娘子。“成”,一字总收,女嫁男娶,婚典完成。“百两”,烘托了气氛,描述了迎亲、送亲、成亲的热闹场面。二、四句的“之”字煞尾,更使诗的节奏明快、欢畅。这种热闹的场景,欢快的情调,美好的意境,道出了歌者对这位女子出嫁的祝愿,也道尽了歌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与追求。
-
作者: 吴志根 《元史新编》九十五卷,作者魏源(公元1
-
第 五 章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
-
以道治心气,终岁得晏然。何乃戚戚意,忽来风雨天?既非慕荣显,又不恤饥寒。胡为悄不乐,抱膝残灯前?形影暗相问,心默对以言。骨肉能几人?各在天一端。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南北五千里,吾身在中间。欲去病未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累并快乐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辛苦但很快乐”的诗句,关于"辛苦但很快乐"的诗句,关于“辛苦但很快乐”的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陶渊明(魏晋)释义: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青帐联延喧驿步,白头俯伛到江滨。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惟有九歌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
-
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 ① 害人 ② 。(《孟子·梁惠王下》十五) 注释 ①所以养人者:这里指土地。②人:指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译文】 君子不会因为百姓脚下养活他们的土地而使他们受害。 感悟 这
-
别君谁暖眼,将老病缠身。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商歌还入夜,巴俗自为邻。尚愧微躯在,遥闻盛礼新。山东群盗散,阙下受降频。诸将归应尽,题书报旅人。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在阆州作。《唐书》:
-
(节自 《河渠书》)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 ① ,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 ② ,其明年旱。乾封 ③ ,少雨。天子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 ④ 。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
-
丹青已是前世,竹石时窥一斑。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
-
山路难行日易斜,烟村霜树欲栖鸦。夜归不到应闲事,热饮三杯即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