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乐》原文与鉴赏
作者: 邵之茜 【本书体例】
【原文】:
假乐君子(1),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之纲之纪(2),燕及朋友。百辟卿士(3),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塈(4)
。【鉴赏】:
这首诗是以赞美周成王为其内容的。“假乐”即“嘉美”。篇名本身就有美好、欢乐的意思。全诗共四章,第一章落笔就称赞周成王圣明贤良,品德高尚,是群臣百官效法的榜样。称颂周成王首先从道德人品着眼,从而表现出在当时被人们称誉的人,必须先具备“德”,顺从“于天”而“宜民宜人”,即善于安民,善于用人。第二章写成王威仪慎密,举止端庄,遵循先王制定的礼、乐、政、刑之章,处处按章法办事,努力利国利民而没有过失。第三章接着写成王能够使百姓“无怨无恶”,国泰民安,使各诸侯国也能按纲纪行事。即成王的行为受到百姓的拥护和诸侯的辅佐。最后一章又讲到了“之纲之纪”也是朋友和皇亲国戚们都要服从的。成王受到大家的爱戴,并希望他勤于职守而不懈怠,使得天下万民有所依归。
从诗中可以看出,在当时统治者们就懂得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政教、法令,如果肆意践踏,那么也会使民众生“怨”,使国家受难,只有王公臣子都有一定的制约,而作为君王者又能勤政于位,即“不解于位”,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全诗分别从“德”、“章”、“纲”、“位”四个方面入手,怀念先祖的政绩,称赞周成王治国有道,从而反映出周族统治者的治国方法以及对君王的基本要求:品德居首,法规随后,而纲纪不可废,君臣有别,且为君者必须莫懈于职位。这些都表现了统治阶级对治国的一些基本认识,但这也使我们从另一个方面看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在“安乐”、“太平”的背后,隐藏着动荡不安的因素,百姓也并不安宁,时有怨恨和恶言相诉,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常常犯及纲纪,诸侯不听君命,“朋友”、“卿士”也于纲常法令于不顾,这矛盾的另一方面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统治者的政治主张是有一定帮助的。
全诗在颂赞的基调上,分四章,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怀念和诉说,内容上各有侧重,无重复杂沓之感,而且在赞扬之中表现出理性的总结,对治国安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政治主张。
-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
-
寒冷的天气里山林上空的云都好像被冻住了,洁白的冰雪凝聚了江山。 看似美丽的风景却是一碰即碎的画卷,好像被风吹斜了一半。天空到处飘散着雪花仿佛不需要化妆的大地也画上了浓妆,满山遍野的树都在尽情的用花瓣展现自己的美丽。望着天空上快落下的太阳
-
[唐] 柳宗元 钴鉧潭在西山西 ②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 ③ ,抵山石 ④ ,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 ⑤ ,荡击益暴 ⑥ ,啮其涯 ⑦ ,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⑧ 。流沫成轮 ⑨ ,然后徐行。其清而
-
回家看望老人,总是为给老人买些什么而发愁。一次给母亲说起此事,母亲总是说啥都不用买。我知道给老人钱最好,但总不能空着手吧。母亲见我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黄昏时独对流萤愁思悄然,灯芯挑尽也难以成眠, 【赏析】晚上宫殿里流萤飞来飞去,人也在静静地思念,孤灯的灯捻儿将要挑尽也
-
夫何美女之娴妖,红颜烨而流光。卓特出而无匹,呈才好其莫当。性通畅以聪惠,行孊密而妍详。荫高岑以翳日,临渌水之清流。秋风起于中林,离鸟鸣而相求。愁惨惨兮而增伤悲,予安能乎淹流。 这篇小赋和阮瑀的 《止欲
-
连夜江云黄惨澹,平明山雪白模糊。银河沙涨三千里,梅岭花排一万株。北市风生飘散面,东楼日出照凝酥。谁家高士关门户,何处行人失道途。舞鹤庭前毛稍定,捣衣砧上练新铺。戏团稚女呵红手,愁坐衰翁对白须。压瘴一州
-
爱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风梢千纛乱,月影万夫长。谷鸟惊棋响,山蜂识酒香。只应陶靖节,会听北窗凉。
-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