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经鉴赏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译文与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译文与鉴赏

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原文: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译文: 爬上高高的北山,去采山上枸杞子。 体格健壮的士子,从早到晚要办事。 王的差事没个完,忧我父母失奉侍。 普天之下每寸泥,没有不是王的地。 四海之内每个人,没有不是王的臣。 大夫分派总不公,我的差事多又重。 四马驾车奔驰狂,王事总是急又忙。 夸我年龄正相当,赞我身强力又壮。 体质强健气血刚,派我操劳走四方。 有人安逸家中坐,有人尽心为王国。 有人床榻仰面躺,有人赶路急星火。 有人征发不应召,有人苦累心烦恼。 有人游乐睡大觉,有人王事长操劳。 有人享乐贪杯盏,有人惶惶怕责难。 有人遛达闲扯淡,有人百事都得干。

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赏析:

诗经·小雅篇名。诗序认为“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朱熹亦认为“大夫行役而作此诗”(诗集传)。清姚际恒据诗中“偕偕士子”、“大夫不均”之句定为“为士者所作以怨大夫”(诗经通论),实得诗旨。当为士子怨恨大夫分配工作劳逸不均之诗。主要反映当时统治者内部之矛盾。共六章,首三章每章六句,末三章每章四句。首言登高望家,因王事勤劳,不得养父母。次述同居王土,同为王臣,何以大夫分配不均,使我独为劳苦。继而揣测不均之故。最后以劳逸、苦乐、善恶、是非,两两相形,连用十二“或”字,成六组对比,充分抒发胸中不平之气。对比之后,全诗戛然而止,结束在情感爆发的最高点。清姚际恒称此诗“‘或’字作十二叠,甚奇。末更无收结,尤奇”(诗经通论)。

毛诗序曰:“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也。”诗三家和唐、宋疏传均无异辞。这个题解,袭自孟子的诗说,孟子·万章上论此诗诗义是“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这样说并无大误,诗的内容确是作者劳于王事而发出的不平之鸣,但“不得养父母”的内容只有第一章中的一句,全诗的主要内容是怨刺役使不均;“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是诗的眼目,这才是诗的主题所在。作者的身份,孟子没有指明,因为作者已自称“士子”。汉、唐诸家却提高了作者身份,连宋人也谓“大夫行役而作”(朱熹诗集传),显然不合。清姚际恒诗经通论还作者以本来身份,才明确地说:“此为为士者所作以怨大夫也,故曰‘偕偕士子’,曰‘大夫不均’,有明文矣。”这就吻合诗义,使诠释通达。

周代社会和政权是按严密的宗法制度组织的,王和诸侯的官员,分为卿、大夫、士三等,等级森严,上下尊卑的地位不可逾越,完全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规定地位的尊卑。士属于最低的阶层,在统治阶级内部处于最受役使和压抑的地位。诗经中有不少诗篇描写这个阶层的辛劳和痛楚,抒发他们的苦闷和不满,从而在客观上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上下关系的深刻矛盾,反映了宗法等级社会的不平等性及其隐患。北山这篇诗着重通过对劳役不均的怨刺,揭露了统治阶级上层的腐朽和下层的怨愤,是怨刺诗中突出的篇章。

诗的前三章陈述士的工作繁重、朝夕勤劳、四方奔波,发出“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的怨愤。钟惺诗评曰:“‘独贤’字不必深解,‘嘉我未老’三句,似为‘独贤’二字下一注脚,笔端之妙如此。”妙是妙在这三句典型地勾画了大夫役使下属的手腕,他又是赞扬,又是夸奖:“你正年龄相当,你的身体这么棒,真是前程不可限量,你多出几趟差,多做些贡献!”活现了统治者驭下的嘴脸。

后三章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十二句接连铺陈十二种现象,每两种现象是一个对比,通过六个对比,描写了大夫和士这两个对立的形象。大夫成天安闲舒适,在家里高枕无忧,饮酒享乐睡大觉,什么征发号召不闻不问,吃饱睡足闲磕牙,自己不干,谁干却去挑谁的错,说谁的闲话。士却被这样的大夫役使,他尽心竭力,奔走不息,辛苦劳累,忙忙碌碌,什么事都得去干,还成天提心吊胆,生怕出了差错,被上司治罪。这样两种对立的形象,用比较的方式对列出来,就使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从而暴露了不合理的等级社会的不平等事实及其不合理性。在对比之后全诗戛然而止,没有评论,也没有抒发感慨。姚际恒诗经通论评论曰:“‘或’字作十二叠,甚奇;末句无收结,尤奇。”通过鲜明的对比,读者可以自然地得出结论,多让读者去体味涵咏,不必直写。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评论这是“妙笔”。

韩愈的著名长篇五言古诗南山,其中有两段,一段连用十九个以“或”字起句的句子,另一段连用三十个以“或”字起句的句子,都是两句一对比。很明显,韩愈借鉴了北山的这种手法。但是,韩愈的诗未免过于铺陈繁富,如沈德潜所批评:“然情不深而侈其辞,只是汉赋体段。”比较而言,韩愈诗不如北山情切而明晰。

第五章首句“或不知叫号”,现代学者多释为“呼叫号哭”,译释为“人间烦恼”(余冠英)、“悲号”(金启华)、“人叫号”(袁梅)、“放声大哭”和“民间疾苦”(程俊英)等等,多是说这位大夫听不到人民痛苦的怨诉或号哭。这样来译释,多少感到突兀、牵强,不很圆融。“叫号”一词在这里应如何诠释呢?毛传解为:“叫呼号召。”孔疏解为:“叫号,连绵字……叫呼号召四字同义也。”傅恒等诗义折中解为:“耳不闻征发之声。”吴闿生诗义会通解为:“叫号,呼召也,不知上有征发呼召。”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解为:“不知道有号召。”这些解释比较接近原义。照这样解释,诗中这位悠然自适、贪杯耽乐的大夫,根本不闻不问朝廷的征发呼召,除了吃喝玩乐睡大觉,就是闲聊扯淡。这个形象是比较丰满的。诗经的注疏遗产很丰富,有些旧注并没有错,不必曲为新说。

这篇诗在封建社会起到了讽谏作用。后汉书·杨赐传记杨赐针对时弊上疏曰:“而今所序用无佗德,有形埶者,旬日累迁,守真之徒,历载不转,劳逸无别,善恶同流,北山之诗,所为训作。”等级森严、任人唯亲的宗法等级制度,必然造成如北山诗中所描写的上层的腐败和下层的怨愤,统治阶级这种内部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化,必将是内部的涣散、解体以至灭亡。所以,清高宗敕撰的诗义折中也强调说,劳逸不均就是“逸之无妨”和“劳而无功”,因此就会上层腐败,下层撂挑子,这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害”。诗中暴露的一些现象,在今天的现实中又何尝不存在呢?

猜你喜欢
  • 名诗《闺情》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 【注释】 不忿: 恼恨,嫌恶。 【诗大意】 月落星稀天已快明,伴着孤灯彻夜不眠梦难成。披衣而起扑向门前张望,讨厌的

  • 《汉魏六朝散文·刘义庆·曹操见乔玄》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刘义庆·曹操见乔玄》原文鉴赏

  • 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全诗赏析

    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赵倾。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太尉杖旄钺,云旗绕彭城。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函谷绝飞鸟,武关拥连营。意在斩巨鳌,何论鲙长鲸。恨无左车略,多愧鲁连生。拂剑照严霜,雕戈鬘胡缨。愿雪会稽

  • 次北固山下

    【题 解】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次,停泊。由于诗人是洛阳人,一生中

  • 魏宏军《魏宏军的诗》

    祁连山感悟松树把臂膀伸的远远的拦下那抹白色云彩当做了山的帽子拦下那抹五彩云给山做一件霓裳羽衣山风是个好奇的孩子总想钻到山的最里头看

  •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出处】唐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三 》 【意思】深邃的江水,幽静的竹林, 几户人家。庭院中大多种植花草,红花与白花相映开放。这是作者在寻 花江畔所见到的

  • 李白《短歌行》全诗赏析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常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 韦应物《对杂花》全诗赏析

    朝红争景新,夕素含露翻。妍姿如有意,流芳复满园。单栖守远郡,永日掩重门。不与花为偶,终遣与谁言。

  •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意思】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成 人,养在深闺里还没有外人知道她。 闺:闺房,女子居住的内室。识:知道。 【用法例释】 一、用以

  •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② ,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③ ,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 ④ ,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