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歌》原文与鉴赏
作者: 靳极苍 【本书体例】
【原文】:
列女传:齐人杞梁殖袭莒,战死。其妻哭于城下,七日而城崩。故琴操云:殖死,其妻援琴作歌曰: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鉴赏】:
按哭而城崩之说,亦见于孟姜女,是至诚感天的夸张说法。不能以实视之。列女传记此云:“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或七日)而城为之崩。既葬,曰‘吾何归矣!妇人必有所倚者也!父在则倚父,夫在则倚夫,子在则倚子。今吾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内无所依,以见吾诚;外无所倚,以主吾节,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依此则杞妻悲痛之极,可以想知,因有此极哀痛之二语也是该当的。但此二语亦见楚辞九歌少司命,作“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琴操已佚,清孙星衍辑校成书,为二卷。马瑞辰序,考订其为蔡邕所作。蔡邕,汉人,马瑞辰谓其书“古谊所存,足以佐证经诸。”是谓其信而有徽。仅释而评之如下。
九歌少司命:“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王逸注云:“人居世间,悲哀莫痛于与妻子生别离,言天下之乐,莫大于男女新知之时也。”这个讲法,自来认为是适宜的,只是对“生别离”的“生”字,有些人更讲作“生生地”,或“硬硬地”,也是为众多人所接受的。但同一词语,对各具体人,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也许会更有适合其人某处所的解释。比方这首琴歌首先是和少司命不同,是“乐莫”句在前,而“悲莫”句在后,似以“悲莫”句为主,“乐莫”句为辅,不是并列平等表意的。而且“生别离”和“新相知”相对为意,“新相知”是“相”,是两人共同的,“生别离”是“别”,是个别的。结合杞梁妻之与夫别,是一个生,一个死,其痛苦,远远超过生生地别离,硬硬地别离,是一生一死,绝不可能再相会的别离。列女传说:“遂赴淄水而死”,可见其悲痛的程度已经到了极限的。所以这句在琴歌上来说,在对杞梁妻来说,解作一生一死的别离,更适合些。我每读这句,就想到了苏东坡江城子悼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看用苏氏这词解释这里“悲莫悲兮生别离”句,非常合适。
这两句,为千古人所赞诵,它的最大优点,是这两句把人间的悲乐,作了最大的概括。谁读来也会认为是实获我心,有同感、生共鸣的。又王逸的解释,也是可以的,但对杞梁妻的琴歌来说,讲作一个生一个死的别离更适合些。“生别离”就是“生死别离”的简用。二词常连用,用其一代表二,是诗文上运词之常,因为这样讲,才把悲讲到极限了。
-
人月圆·春晚次韵 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 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张
-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冰心散文》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
-
菩萨蛮 【宋】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 当时年少春衫保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 白头誓不归。
-
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
-
扬子云长杨赋 有序 明年,上将大夸胡人以多禽兽。秋,命右
-
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
-
你又悄悄把清辉,泻往 幽谷和丛林, 你终于又一次涤荡 我烦扰的心灵。 你的目光,脉脉含情地 在我的庭园逡巡, 像友人温柔的眸子 注视我的命运。 往日悲欢岁月的余音, 仍在我心中回荡, 如今我怀着孤寂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搜索送别古诗词,内容包括搜索关于送别的古诗词,查关于送别的古诗,关于送别的古诗。1.《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
-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作品赏析【张汸注】宝应元年七月,严武召还,公送至绵州。未几,蜀有徐
-
名言: 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句意: 人最可担心的是胸无大志, 胸有大志, 就没有成就不了的事业。 出处: 宋·陆九渊《象山全集·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