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钟》原文与鉴赏
作者: 窦春蕾 【本书体例】
【原文】:
鼓钟将将(1),淮水汤汤(2),忧心且伤。淑人君子(3),怀允不忘(4)。
鼓钟喈喈(5),淮水湝湝(6),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7)!
鼓钟伐鼛(8),淮有三洲(9),忧心且妯(10)。淑人君子,其德不犹(11)。
鼓钟钦钦(12),鼓瑟鼓琴,笙磬同音(13)。以雅以南(14),以籥不僭(15)。
【鉴赏】:
这是一首闻乐心悲、讽刺统治者荒淫无度,虽用先王之乐而德不相称的诗。它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古圣先贤的深深怀念。吊古伤今,忧心如焚,情绪十分沉痛悲哀。
全诗四章,每章开头都用重叠而又有所变化的诗句,一再描绘、铺叙这场规模盛大、气氛热烈的音乐集会。它的地点设在淮水岸边,只听洪钟铿锵有力的轰鸣,和淮水的阵阵涛声揉和在一起,震人心魂,还有那鼓声咚咚,琴瑟和鸣,笙磬呼应,各种器乐,同声演奏,变化繁复,悦耳动听。其中,既有雅正端肃、气象宏严的雅乐,也有通俗轻快、风情特异的南曲,还有以籥伴奏的精彩舞蹈。声势是如此浩大,场面是如此闹热,然而,作者的心中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他“忧心且伤”“忧心且悲”“忧心且妯”。这足以使人心神俱醉的美妙乐曲,更引发起他对腐败现实的万分愁虑,诗人不禁非常怀念古代的先王圣贤(即“淑人君子”),在对他们美德洁操的极力赞美中,寄寓着对眼前这位大肆淫乐、道德沦丧的君王的强烈讽刺和批判,在怨而不怒的外表下,饱含着愤然不平的情绪。
那么,诗中这位身份高贵的君王是谁呢?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考证,有人说是昏庸荒乱的周幽王,他曾在太室与诸侯会盟,有可能在淮水奏乐;也有人认为是周穆王,因他的踪迹遍布天下;还有人认为是周昭王,因为他曾有南巡不返的史实。这几说至今仍难以确证,总之,他定是一位地位显赫的君王。
-
王涯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这首《秋夜曲》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知何时,岁月的风沙已把我们吹老了,把老的吹跑了。秋天是怀人的季节,故人安然无恙否?重阳节前,我做了次京华之旅
-
古文观止·《左传》·蹇叔哭师 (僖公三十二年)
-
欲掩香帏论缱绻。先敛双蛾愁夜短。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须臾放了残针线。脱罗裳、恣情无限。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
-
国学名句“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出处和解释
【名句】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如果欲望没有限度,那就会失去所有的欲望;如果占有东西而不知道满足,那就会失去全部占有的东西。说明贪心不足,什么都想据
-
《辛弃疾《贺新郎》》是唐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词中表达了作者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同时流露出对于逝去的爱情的伤感之情。通过对春光、花开、人生的描绘,使整首词充满了动人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这首词以其深情的笔墨和细腻的描写,成为了传世之作。
-
《说文解字·叙》可谓全书的画龙点睛之笔,其包含的文化内容极为丰富,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论文字之起源,由庖牺氏“八卦”、神农氏“结绳”至黄帝史官仓颉造字;解说“六书”;秦始皇“书同文”及秦汉之
-
苏轼 徐熙杏花 江左风流王谢家 ① ,尽携书画到天涯。 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 ② 。 赵昌芍药 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着薄罗裳 ③ 。 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赵昌踯躅 枫林翠壁楚
-
【3907】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钱理群著,东方出版中心(上海),30万字,2018年4月第1版,68元)△“沉潜十年”、“认识脚下的土地”
-
徐渭 问之花鸟何为者,独喜萱花到白头。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这一首咏萱草的诗是以一“问”字领起的。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花鸟,为什么人们偏偏喜欢以萱隐喻母亲,并以此祝愿她长寿呢? 这话问得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