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畔草》情诗三百首赏析
青青河畔草
【原诗】:
青青河畔草(1),郁郁园中柳(2)。
盈盈楼上女(3),皎皎当窗牖(4)。
娥娥红粉妆(5),纤纤出素手(6)。
昔为倡家女(7),今为荡子妇(8)。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意】:
碧青青河边草色,密匝匝园中烟柳。
楼上美女体态娇,容光照人临窗牖。
两腮粉红妆容俏,双手洁白十指长。
从前本是歌舞伎,现在却是浪子妻。
浪子出行未归来,空床一人难独守。
【点评】:
她体态盈盈,临风倚窗,容光照人;她精心打扮,粉面含春,十指纤纤,双手如玉。她独立楼上,静静地伫立远望:远处河畔,草色青青,一直蔓延,伸向远方,原来她的日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荡子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条,能“留”住荡子的心。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祈盼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命运的拨弄,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脱离了欢场卖笑生涯,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郎君,希望过上一般女子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浪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寂寞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
本诗定格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的章法;然而韵味却不平凡,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
诗的语言并不新奇,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六个叠字无一不切,不见雕琢之痕,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胧而清晰,烘托刻画了楼上女美艳照人的形象。
-
世人多敝,贵耳轻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
-
苏洵 夫人之所为,有可勉强者,有不可勉强者。煦煦然而为仁,孑孑然而为义,不食片言以为信,不见小利以为廉。虽古之所谓仁与义与信与廉者,不止若是。而天下之人,亦不曰是非仁人,是非义人,是非信人,是非廉人,
-
【原题】:李季实以龙鹤山菜饼见惠长句将之吕兄亦有和章借韵答谢
-
里乘 清光绪五年(1879)抱芳阁藏板本《里乘》扉页书影 清光绪五年(1879)抱芳阁藏板本《里乘》正文书影 清代文言短篇传奇类笔记小说集。全称《兰苕馆外集· 里乘》,又名《兰苕馆外史》、《留仙外史》
-
西厂叹前王亲宰执,后王便近习。药石言所难㈠,簧鼓听易人㈢。大臣作心腹,近臣作耳目。视听既已荧,肝膈岂相属。稽之周官列阉寺㈣,职
-
翩翩平肩舆,中有醉老夫。膝上展诗卷,竿头悬酒壶。食宿无定程,仆马多缓驱。临水歇半日,望山倾一盂。藉草坐嵬峨,攀花行踟蹰。风将景共暖,体与心同舒。始悟有营者,居家如在途。方知无系者,在道如安居。前夕宿三
-
【题 解】这篇散文是“永州八记”第四篇,也是最著名的一篇,原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干 宝·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隙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
-
积雨新晴涨碧溪,偶寻行处独依依。绿阴黄鸟春归後,红蘤青苔人迹希萍匝汀洲鱼自跃,日长栏槛燕交飞。林僧不用相迎送,吾欲台头坐钓矶。
-
作者: 党天正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