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原文与鉴赏
作者: 韩文奇 【本书体例】
【原文】:
六月栖栖(1),戎车既饬(2)。四牡騤騤(3),载是常服(4)。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5)。
比物四骊(6),闲之维则(7)。维此六月(8),既成我服(9)。我服既成,于三十里(10)。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11),其大有顒(12)。薄伐玁狁,以奏肤公(13)。有严有翼,共武之服(14)。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15)。织文鸟章(16),白旆央央(17)。元戎十乘(18),以先启行(19)。
戎车既安(20),如轾如轩(21)。四牡既佶,既佶且闲(22)。薄伐玁狁,至于大原(23)。文武吉甫,万邦为宪(24)。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25)。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26)。侯谁在矣(27)?张仲孝友(28)。
【鉴赏】:
本诗选自诗经·小雅,写大将尹吉甫奉周宣王之命率军抗击玁狁,诗人赋其事美其功。
全诗六章,大致以“赋”的手法,铺叙描写北伐玁狁的全过程。前二章力叙出征之情状。盛夏六月忙忙碌碌地整顿车马军服,准备打仗。按古代兵法惯例,夏天是不出兵打仗的,由于玁狁猖狂入侵,不得不奋起抗击。在此点出周王出兵的时间、原因,以明此乃正义战争,人心所向。第二章前四句着力叙写出征前操练兵马,后四句点明行军情况。兵车全用同样色泽、同等力量的健壮的战马,且经过严格的操练驯习,士兵穿着崭新的军服,精神面貌亦为之一新。第三章进一层铺叙周王朝军队的强大与威严:战马肥壮,将士同心,士气高昂,有此车马之盛,有此精兵强将,何攻不克,何往不胜!第四章大笔直进,用欲抑先扬之法,前四句写玁狁无所顾恶,攻城陷地,侵占了周王朝大片河山,进犯至泾水之北,真是不可一世,不自度量。后四句写周王朝将帅兵车的强盛状貌,先以“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形容之,以见气势雄大,突出描画冲锋陷阵的“十乘元戎”,可想壮观场景。第五章叙写一场大战后,玁狁败北,落荒而逃,周王朝兵马安然,不曾损伤。诗人挥臂揭开大幕,推出文武双全的尹吉甫登台亮相。吉甫带兵有方,指挥得力,智勇双全,周朝大获全胜而凯旋。作者着意安排尹吉甫在仗打完后出场,使诗境豁然开朗。第六章叙写凯旋宴饮情状。尹吉甫接受赏赐,欢宴众友,点出有“孝友张仲”在场,以明吉甫不独为叱咤战场的主帅,也为贤达文雅的彬彬君子,这也许是理想的贵族形象吧,真是余波轻逸,为文武全才的吉甫添上绚丽的一笔。
六月是一首叙事诗。首先全诗构思精巧。诗人不具体写战争的场景,战斗的激烈,而着重渲染战争的气氛,着力叙写周王朝的备战情况,突出其车马之强盛,士气之高昂,表现了正义战争必胜的信念。古时征战以物力为第一,车马多而壮,意味着国力强大,诗中体现了这一点。单是写马,诗中有“四牡騤騤”,“比物四骊,闲之维则。”“四牡修广,其大有顒。”“四牡既佶,既佶且闲。”多侧面状写,使马之壮盛整齐跃然纸上。加之士气旺盛,人心所向,故必然取得胜利。诗中充分叙写了备战情况,述将士凯旋,就有水到渠成之妙。其次,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也很成功。诗言玁狁强大,反衬出周王朝的强盛,尹吉甫的文武双全。更妙在作者让尹吉甫在战后出场,虽未具体叙写其征战英姿,却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余地,人们尽可在自己的心目中描绘这位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从而使“文武吉甫”之风采更为光辉夺目,颇具从容整暇之风致,为“万邦之宪”不也宜乎!
全诗叙事自然流畅,张弛有道,疏密有致,详略得当,作为一首叙事诗是相当出色的。
-
西晋初颁行的封建土地制度。屯田制废止后,西晋政府为了限制士族地主滥占农田,调整田租、户调以加强对农民的控制,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便
-
萧萧谁家村,秋梨叶半坼。漠漠谁家园,秋韭花初白。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去乡徒自苦,济世终无益。自问波上萍,何如涧中石。 作品赏析【注释】:萧萧谁家村:又作“萧萧谁家林”
-
冯子振 岩谷深居养素真,岁寒松竹淡相邻。 孤根历尽冰霜苦,不识人间别有春。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开端一句直接入题,“岩谷深居养素真”,是写梅生长山岩深谷之中,外人不易到此处,也就不易见到它。正因如此它才
-
此词主要写歌女的才情与美貌。 上片写在淡月、低云、微风的惬意环境中的动人歌声。这是一个天气不错的夜晚,云低月淡,轻风吹拂着楼台翠幕,一场夜宴进行到了拂晓时分,就在夜色将阑的时候,《梁州》曲的节拍由慢而繁,美丽歌女的歌声变得婉转动听。
-
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其毒甚蜂虿,其多弥道周。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忧。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霜露一沾凝,蕙叶亦难留。荷锄先童稚,日入仍讨求。转致水中央,岂无双钓舟。顽根易滋蔓,敢使依旧丘。自兹藩篱
-
[晋]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②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③ ,修禊事也 ④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⑤ ,又有清流激湍 ⑥ ,映带左右 ⑦ ,引以为流觞曲水 ⑧
-
[清]蒲松龄满院风霜日影寒,朝来薄饮意阑珊。衣烦爱惜身为用,书到集成梦始安。生苦文章
-
草阁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飞初。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友得钱留白鱼。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流。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沈范早知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苏轼散文名篇 ,欢迎阅读。 苏轼散文名篇《赤壁赋》 赤壁之战的故事,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从正史到演义,从戏曲到影视,都把这场规模浩大的古代战争,渲染得丰富多姿,波澜壮阔。赤壁鏖兵是意义重大的战略决战,战争的开端,是孙刘两家的生死存亡;战争的进程是如何以弱胜强;战争的结局,奠定了三分天下各占一方。 历史的
-
每年正月二十三日,宁夏地区的汉族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些柴草,放在屋门或院门前。到了晚间,将柴草点燃,并将食盐撒进火里,发出哔哗啵啵的爆响。男女老少一个接一个地在火上喜笑跳跃。据说这样做可以薰去一切晦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