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杜鹃》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是任何鸟之所不能及。
我们一提起杜鹃来,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在眼底缠绵。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①的化身,但它时而又幻形为薄命的佳人,时而又幻形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这在国民的感情中是成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是成了国民的感情。
而且,这感情还超越了“国民的”之范围,东方诸国大抵是受了传染的。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便并不输于本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而它的性质尤其专横而残忍。
这鸟是不砌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在生殖季节只产卵于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化哺育。鹃雏较莺雏大,在将长成时甚且比莺之亲鸟尤大。鹃雏孵化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听其号寒啼饥而惨死,而自己则独霸着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劬劳着哺育着比自己还要大的鹃雏,真是一幅令人不平,令人可以流泪的情景。
想到这些实际上来,觉得杜鹃这鸟子大可以成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罪。杜鹃是与生俱来的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究竟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的意象而不顾实际,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哺育着,通乎去来今的三世。
1937年1月13日
编者注:① 望帝,传说中的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退隐后化为杜鹃鸟。
郭沫若杜鹃赏析
-
尔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
-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唐玄
-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诗题属乐府琴曲歌辞。引是引唱或序奏之意,后为乐府诗的体裁之一。此诗写作时间不可确考,但从诗的感情内容而言,大概作于贬官朗州时期。 首句“何处
-
汉字与中国文化语言是从猿到人的标志,文字则是从野蛮到文明的标志。我们的汉语和汉字,无论从历史的悠久来看,还是从使用的广泛来看,都称
-
林海音(1918—2001) 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予,原籍中国台湾苗栗,生于日本大阪,后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
-
冬天,一个冰寒的晚上。在寂寞的马路旁边,疏枝交横的树下,候着最后一辆搭客汽车的,只我一人。虽然不远的墙边,也蹲有一团黑影,但他却是伸手讨钱的。马路两旁,远远近近都立着灯窗明灿的别墅,向暗蓝的天空静静地
-
全称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或《常清静经》。道教经典,涉养生与持诵。一卷。撰者不详。约成书于中唐以前。 关于该书作者,据经文起句为“老君曰”,系托称太上老君所说、传。葛玄赞说:此经是东
-
复套之争是明朝中期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表现形式之一。复套之争在嘉靖年间最为激烈。河套地区就是今天宁夏和内蒙古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的大片黄河沿岸地区。控制河套地区,对明代的边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
-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渔父笑,轻鸥举,漠漠
-
作者: 于佩君庄朝用魏惠明董丽敏王绍艳 【原诗】: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