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鸟的天堂 巴金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鸟的天堂 巴金

在N的小学校里我们吃过了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了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我们划船去!”N提议说,那时候我们大家站在校前的池畔,看那山景。

“好,”别的朋友很高兴的接口说,我也跟着赞同了。

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地就到了河边。那里有一个茅草的水阁,穿过它,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见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在一只船上,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于是船缓缓地动了,向着河中间流去。

三个朋友划着船,我袖手坐在船中望四周的景致。

远远地一座塔耸立在山坡上面,许多绿树拥抱着它,在这附近很少有那样的塔,那里是朋友Y的家乡,我明天就要到那里去,登那山,上那塔。

河面是很宽的,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拨动,那声音送进耳朵去就像一曲音乐。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的绿叶突出到水面来。那树叶真绿得可爱。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但我却看不出它们的树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我的错误马上就给朋友们纠正了,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那里的榕树是两株。我看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像这样大的榕树我却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那榕树了。我便有了机会看见它的真面,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是不可计数的。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进入了土里。一部分的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躺卧在水面一般。

这时候正是榕树茂盛的时期。(树上已经结了小小的果实,而且许多落下来了。)它现在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窠,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但等我的眼睛注意地去看那里时,我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儿。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潮涨时河水时常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儿,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船,缓缓地流到河中间去。

在河边田畔的小径上有几株荔枝树。绿叶丛中垂着累累的红色果实,映到我们的眼帘来就带了大的引诱性。我们的船就往那里流。一个朋友拿起桨把船拨进一条小沟。在那小径旁边,船停住了,我们都跳了上岸。

两个朋友很快地爬到树上去。从树上抛了几枝带叶的荔枝下来,我们接着,我和N和Y三个人站在树下,就剥开几个来吃。等他们下地来时,我们大家一面吃着荔枝,一面回到船上去。这荔枝还没有成熟,大家后来都不想吃了。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Y的家乡去,就是那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N的小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上,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也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朋友N把手一拍,我们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在拍掌。很快地这树林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看落了那只,看见了那只,第三只又飞起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给我们的拍掌声惊吓着,又飞进了树林,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走罢,”Y催促说。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流去的时候,我还回头去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的留恋的心情。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 六月十七日在广州

鸟的天堂选自旅途随笔。1933年5月,巴金从上海南游到广州,在广东新会县游览了“鸟的天堂”。被当地人称作“鸟的天堂”的,其实是生长在西马河河心的一棵特大的榕树,它的气根繁衍成了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栖满了鹤、鹳等禽鸟。由于农民禁止人们捕杀,雀鸟能在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是这棵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年青的巴金游览“天堂”后,写下这篇美文,使“鸟的天堂”美名流传。至今,说起广东新会,人们便会想起“鸟的天堂”,西马河畔的这棵大榕树成了著名的风景点。

鸟的天堂笼罩着美的意境。你读着文章,恍若随同作者一起荡舟,漫游在落日的余辉中、黎明的曙光下,全身心都融入了自然风光里。你读完文章,或许久久才能回过神来,心里还依恋着这诗情画意般的美景。

为什么鸟的天堂能给人这样强烈的美的感受?

因为作者用轻松的笔调记叙了一次愉快的游览。更因为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奇特而美丽的景观——一株有“鸟的天堂”美誉的大榕树。作者从不同的距离上,在不同的时间里来描写这株大榕树,给了读者愉悦的美的享受。

先看看作者怎样在远望——近看——细看的不同距离上描写大榕树。

初见大榕树,是坐在船上远望,一簇簇绿得可爱的树叶突到水面,使河面都变窄了,作者因而认定,那“是许多株美丽的榕树”,但又留下一个悬念:“看不出它们的树干在什么地方”。在大家边争论究竟有多少榕树,边划船靠近它后,终于证实它只是一株榕树。在近看榕树时,作者仔细描写它的枝干和根,回答了为什么远望时,会有“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的感觉,会“看不出它们的树干在什么地方”。原来,它的枝干多得不可计数,枝干又会生根,无数根从枝干上垂直到地面,再进入土里,一株榕树就成了一片树林。在细看大榕树时,作者描写的是它的树叶。树叶多极了,“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从“堆”字,读者已可想像到叶子又多又密,“不留一点缝隙”更增强了直观感受。树叶又绿得可爱,它“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面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样的描写,把树叶可爱的程度渲染到了极点。通过远望——近看——细看这样不同距离上的描写,作者尽显了大榕树——“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的奇特和壮美。

再看,作者怎样在不同的时间里,描写大榕树下不同的景象。

黄昏时分,林中不见一只鸟儿,为了衬托出林中无边的静谧,作者描写“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这些语句中含有不见鸟儿的失望,也给读者留着悬念:“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儿”,能说是鸟的天堂吗?然而,在黎明的曙光里,景象竟全然不同。作者描写了“鸟的天堂”渐渐拉开帷幕的过程:鸟儿由一只而二只、三只……林中由寂静而闹腾;在鸟声盈耳、鸟影扑腾中,鸟儿的大小、颜色、神态都显现得清清楚楚。在描写百鸟飞腾的群像时,作者还别具匠心地勾勒生动的细节:一只受惊吓的画眉鸟从树林里飞出又飞进,而它“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这一笔,更为这生气勃勃的百鸟飞腾的群像添上亮色。

鸟的天堂能给人美的享受,是因为作者记叙了一次赏心悦目的游览,结伴同游的年轻人投入幽静的自然风光中,身心是这样的放松,气氛是这样的和谐。他们在大榕树下,欣赏奇景,感受徜徉在“鸟的天堂”里的乐趣。这一份假日里的闲情逸致多么诱人。

鸟的天堂能给人美的享受,是因为对大榕树的细腻而饱含感情的描写,是因为在闲闲的叙述中,忽而会出现一个小小的悬念,促人深思,还因为全文诗一般的语言,“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了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那里是朋友Y的家乡,我明天就要到那里去,登那山,上那塔”,这些读起来那么平和的语句,却自有一股含蓄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 苏轼《前赤壁赋》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根据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他在游历赤壁时所写。这篇文章描述了他面对壮丽的赤壁景色时的感受和思考。苏轼通过对所见所闻的叙述,表达了他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赤壁之战的故事也为他提供了启示,让他对忠义和友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整篇文章语句通顺,符合原义。

  •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风光景物。长宜:常应。指不良情绪有害健康,观察事物要放开眼界。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 《小旻》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一)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二)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三)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 《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其二)·[宋]杨万里》原文与赏析

    [宋]杨万里山思江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闭门造

  • 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全诗赏析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司直”,官名,大理寺(掌管刑狱)有司直六人,从六品上。“安西”,指安西都

  • 何乃英《鲁拜集》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 何乃英 【作家简介】欧玛尔·海亚姆(又译莪

  • 中华传统文化与为政智慧

    【4309】中华传统文化与为政智慧(周桂钿著,中国方正出版社,11 7万字,2015年2月第1版,18元)7章:[1]以民为本;[2]为政以德;[3]和而不

  •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

    【名句】怨在不舍 ① 小过,患在不预 ② 定谋。 【注释】①舍:舍弃。②预:预先。 【释义】怨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不能宽恕其小小的过失,祸患产生的原因是没有预先做好计划。 【点评】前一句话是强调要有宽恕

  • 辛弃疾《哨遍》全诗鉴赏

    池上主人,人适忘鱼,鱼适还忘水。洋洋乎,翠藻青萍里。想鱼兮、无便於此。尝试思,庄周正谈两事。一明豕虱一羊蚁。说蚁慕於膻,於蚁弃知,又说於羊弃意。甚虱焚於豕独忘之。却骤说於鱼为得计。千古遗文,我不知言,

  • 白居易《初下汉江,舟中作,寄两省给舍》全诗赏析

    秋水淅红粒,朝烟烹白鳞。一食饱至夜,一卧安达晨。晨无朝谒劳,夜无直宿勤。不知两掖客,何似扁舟人?尚想到郡日,且称守土臣。犹须副忧寄,恤隐安疲民。期年庶报政,三年当退身。终使沧浪水,濯吾缨上尘。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